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pdfVIP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

——一 苎二苎!竺墨苎主塑皇兰查笙堡 :!!: 况,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当药液中胡椒碱含量≤0.157ug,m1时,薄层色谱 法中无桔红色班点;其含量在0.157—0.284ug/ml时,薄层色谱法中桔红色班点不清晰: 其含量≥0.284ug/ml时,薄层色谱法中桔红色班点清晰。 七、讨论 1.考虑鸿茅药酒成分复杂,分析结果以回归方程式计算以求更接近于实际含量, 较单独进行外标法测定更准确可靠,能真实反映样品的含量。 2.鸿茅药酒有效成份量化后,不但对浸提过程中怎样使提出率达到最大,为药品 生产的经济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而为药酒 构建量化标准,评价功效提供了依据。 3.用量化分析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药酒中有效成份的含量,较原质量 标准定性鉴别更先进、准确。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薄层色谱法检验费用高,所需时间长,但检测灵敏度高, 基线噪音低,试验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适用于鸿茅药酒有效成份检测及贯彻GMP 的要求,加强生产质量的控制。 5.对药酒化学成份、药理药效、质量标准及提取工艺的深入研究,进而促进中药 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科学化、客观化,今后的任务还很重,路子也很长。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 刘德荣福建中医药院 (350003) 摘要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中,重视伤寒学研究较著名有:南宋钱闻礼撰著《伤寒 百问歌》,以七言歌诀形式论述与临床辨证有关的93个问题。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鏊 别、症状治法,且对原文难解之处,加以注解阐析,该书既方便对伤寒条文诵读,而 且有助于理解原文精义。南宋汤尹才撰著《伤寒解惑论》,着重对《伤寒论》深奥辞义 发挥已见、解惑释难,使读者对伤寒务文易于理解和掌握。南宋杨士囊著《伤寒类书 活人总括》,重点论述六经证治、方药加减及伤寒诸笃证、伤寒别名。又论小儿、产妇 伤寒等,集脉证方于一体,且以歌括冠其首,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诵记。明代许宏撰 著《金镜内台方议》。倡以方统证的研究谣。许氏将《伤寒论》113方归纳为汤、散、 丸三大类,并按主方统类方顺序排列,方后附论,后列主治病证条文。该书从方、证、 药三方面论述,对临床运用伤寒方药颇有启发。明代熊宗立著《类鳊伤寒活人书括指 掌图论》,该书是对元代吴恕《伤寒图歌活人括掌》的补充。熊氏另著有《伤寒运气全 书》,运用运气学说阐述伤寒六经辨证,于临床有参考价值。明代童养学纂辑《伤寒六 书纂要辨疑》,认为明代陶华《伤寒六书》有内容重复和前后倒王之处,敌去其繁芜, 补其蜩略,且辨析伤寒和温病。童养学又编撰《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论述伤寒病 主要证型和114首方剂的应用,是临床较好参考书。清代陈念祖研究伤寒学较著名。 有伤末论漶注X伤寒置诀辛静k‘伤采真方歌括’和r‘待寨基衡秉等书。陈氏 ·80· 中华医药文明史集论 是伤寒学派中维护旧论影响最大一家, 认为王叔和编次《伤寒论》。有功千古,不应 随意改订。晚年撰著《伤寒医诀串解》,是其研究伤寒学代表作,倡分经审证研究伤寒 之法。陈氏又撰《伤寒医约录魏以运气理论阐释伤寒六经证治规律,又详述六经脉证、 方药运用和对伤寒名词的诠释。清代陈恭溥著的《伤寒论章句》,按《伤寒论》每章每 节之叉详加阐发,又对每句每读运一注释,使学者明其义且识其理。清代陈有流撰著 《伤寒论注》,为注释《伤寒论》的读物。民国期间,包识生注重整理和探求伤寒原本 经文,以研讨仲景立法制方之意,其所薯《包氏医宗》中,除订正个别字句外,绝不 更改条文次序和体例,力求维护《伤寒论》原本系统性和完整性。闽南名医吴瑞甫撰 著《伤寒纲要》,以六经为纲,每经在详述本经纲要、典型证状基础上,又列出腑证、 变证的证候特点、辨治大法,对后世有一定启发。福建历代医家研究阐发《伤寒论》 辨证施治原则所作出的贡献,不仅丰富仲景学说内容,而且在福建医学发展史上也产 生一定影响。 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问世后,引起后世医家的高度重视,自晋 唐以后对《伤寒论》整理注释、方药治法和理论研究者,人才辈出,代有明贤,历经 千百年而不衰。据现存的文献记载,自南宋起,福建有不少医家重视对张仲景《伤寒 论》的研究,他们各擅其长,从各个角度阐述仲景的辨证施治原理,丰富和发展了伤 寒学说。兹分述如下: 宋代,研究伤寒学蔚然成风。南宋建宁(今福建建瓯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