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最新版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最新版介绍

中国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治疗指南 (第二版) 云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昆明市中医医院 毛京京 主要内容 一、PD概念 二、PD发展沿革 三、PD分期 四、PD治疗原则 综合治疗 用药原则 五、PD药物治疗 保护性治疗 症状性治疗 六、PD手术治疗 七、PD康复与心理治疗 概 念 帕金森病(Parkison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缺失、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显著减少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临床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症状群的神经系统疾病。 其病理上的主要变化是:在黑质纹状体变性的残留神经元胞浆内出现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 发展沿革 金元时代著名医学家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所著的《儒门亲事》中报道一例帕金森病患者。 “ 新寨马史, 年五十九, 因秋欠税, 官杖六十, 得惊气成风搐已三年矣。病大发, 则手足震掉, 不能持物, 食则令人代哺, 口张联唇, 舌糜烂, 抖擞之状如线引傀儡。” 1817年James Parkinson 报道6例并命名为“shaking palsy ”-震颤麻痹,距今已经195年。 原发性PD治疗的建议(1998年)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237-238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06年)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409-452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09年)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39:352-355 分 期 0 期 =无症状 1 期 =单侧受累 1.5期 =单侧+躯干受累 2 期 =双侧受累,无平衡障碍 2.5期 =轻微双侧受累,后拉试验 可恢复 3 期 =轻~中度双侧受累,某种 姿势不稳,独立生活 4 期 =严重残疾,仍可独自行走 或站立 5 期 =无帮助时只能坐轮或卧床 Hoehn-Yahr分期 平均病程 Ⅰ期:3年 Ⅱ期:6年 Ⅲ期:7年 Ⅳ期:9年 Ⅴ期:14年 治疗原则 用药目标 用药原则 剂量滴定 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 避免突然撤药:缓慢撤退,逐步减量至停药 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个体化原则 药 物 治 疗 药物治疗策略 药物--1.抗胆碱能药 苯海索(安坦) :用法1-2 mg, 3次/d。 主要适用于有震颤的患者,无震颤的患者一般不用,尤其老年患者慎用,闭角型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 2.金刚烷胺 用法: 50-100mg,2-3次/d,末次下午4时前。 对少动、强直、震颤有作用,对异动可能有帮助。 肾功能不全、癫痫、严重胃溃疡、肝病患者慎用 哺乳期妇女禁用。 副作用:意识模糊、幻觉、失眠、网状青斑、脚踝水肿等。 3.复方左旋多巴制剂 美多芭(苄 丝 肼左旋多巴 50/200)标准片 息 宁(卡比多巴左旋多巴 50/200)控释片 初始剂量62.5-125.0mg,2-3次/d,逐渐增加到适宜剂量后维持,餐前1h或餐后1.5h服用。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慎用、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缺点:3-5年蜜月期后易出现运动并发症,对精神状态改变、步态障碍、姿位不稳等疗效不佳。 4.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 麦角类 溴隐亭(bromocriptin) 培高利特(pergolide) α-二氢麦角隐亭(Cripar) 麦角乙脲(lisuride) 卡麦角林(cabergoline) 非麦角类 ?吡贝地尔缓释剂(piribedil,泰舒达) ?普拉克索 (pramipexole,森福罗) ?罗匹尼罗(ropinirole) ?阿朴吗啡(APOKYN,Apomorphine):针剂 ?罗替戈汀(Rotigotine):硅树胶透皮贴剂 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目前大多推崇非麦角类DR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用于年轻患者病程初期。 因为这类长半衰期制剂能够避免对纹状体突触后膜产生“脉冲”样刺激,从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激动剂均应从小剂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