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练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练习

专题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时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时间:5分钟 分:0分)A组(基础题)1.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  )。 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 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 解析 从“外国皮靴”、“对襟褂子”可以判断出服饰特点应为“中西合璧”;而“男不男,女不女的”实际上指的是“中不中,洋不洋”,而不是指的“女扮男装”。 答案 B 下列图片所示居室建筑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近代中国同时并存。其中,具有典型的中西合璧特征的是(  )。 解析 A、C、D三项是中国的传统建筑。而上海石库门里弄则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征,从图中可看出里弄中的建筑为西式,而里弄又是中国的传统,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对右图中的住宅认识不正确的是(  )。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是乡村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 是城市中普通居民的主要住房类型 中西合璧是其 解析 图中所示为中国传统民居——四合院,与西方文化无关。 答案 D 从旧式婚礼与新式文明婚纱照两幅图片可以看出,我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在(  )。 服饰的变化 ②发式的变化 ③礼仪的变化 ④是否缠足的变化 解析 通过对比两幅图片可 答案 A 中国某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一婚姻法应颁布于(  )。 民国初年 B.新中国建立之初 改革开放后 D.维新变法时期 解析 从材料中的反对封建婚姻、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可以判断出 答案 B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民谣的出现最有可能与下列哪一史实有关(  )。 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解析 民谣是一个时期社会风貌的反应。材料中的民谣内容主要是提倡新服,“断发”,不缠足,实行文明礼仪等,不难选出这是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法规 答案 C 组(能力题) 7.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解析 注意关键词:社会原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属于服装自身的原因,不是社会原因,故排除所C。 答案 C 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对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诗中涉及服饰改革和不缠足两种社会现象 当时服饰改革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服饰改革紧跟社会变革的步伐 辛亥革命推动了国人服饰的变化 解析 审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再由引文中的“旗装改汉装”“短衣裳”“脚”“六寸长”等信息A项正确。B项错在“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因为当时农村仍处在封闭、落后状态,服饰改革并未得到迅速推广。再据题干中的“辛亥革命后”可知变化的原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C、D项正确。 答案 B 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表现是(  )。 婚礼简约 B.自主择偶 自由恋爱 D.夫妻平等 解析 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自主择偶,但材料无法体现婚礼简约、自由恋爱和夫妻平等思想。 答案 B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视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最能体现(  )。 政治革命起了移风易俗的作用 政治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人们的平等观念增强 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 解析 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本质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了生活习俗的变化,A正确。B、C两项从材料中并不能直接体现,D项说法不准确。故本题选A。 答案 A (10分)社会习俗的变化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见证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认为女子缠足,不能劳动;辫发长垂,不利于机器生产;宽衣博带,长裙雅步,不便于万国竞争的时代,因此上书皇帝请 材料二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式的中山装”一统中国服装市场。如今,我们的服装不拘泥于一种风格一种潮流,而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上,演绎出许多文化的味道来。 (1)概括材料一中康有为的主张,并分析其目的。(3分) (2)材料二反映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4分)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