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13苔藓和蕨类植物
实验目的
仪器材料
实验十三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 苔藓和蕨类植物
讨论
实验目的
• 了解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及其生活史的特点;
•掌握苔藓和蕨类植物与其他高等植物
的主要区别;
• 了解苔藓和蕨类植物各主要类群的基
本特征,识别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常见
种类;
•学习观察和鉴定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
本方法。
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
• 光学显微镜、体式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
玻片、培养皿、镊子、吸水纸、刀片、手术剪、
解剖刀、滴管
• 蒸馏水、碘—碘化钾
• 地钱、葫芦藓的生活植柱、角苔属、光萼苔属、
泥炭藓属等腊叶标本或浸制标本、校园中生活的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蕨或井栏边草的生活植株
葫芦藓属或其他藓类的原丝体永久制片、卷柏属
孢子叶穗纵切、蕨的根状茎横切、蕨的原叶体等
永久制片。
实验步骤
1、常见植物类群的考察
(1)苔纲:多生于阴湿的土地、岩石和树干
上,也有浮于水面或沉于水中者。植物体
(配子体)多为叶状体。
地钱属:叶状体,雌雄异株,雄器托圆盘状,
雌器托具8-12条指状芒线。
石地钱属:叶状体,雌雄同株,雄器托圆盘
状,雌器托4 裂。
(2)藓纲:分布十分广泛,植物体通常有茎、
叶的区别。
葫芦藓属:叶舌形,孢子体为黄褐色。
(3)石松纲:一般生长在潮湿的林下、草地或岩石
上,其叶为小型叶,孢子囊生在叶腋,孢子叶生于分
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穗。
卷柏科:多年生草本,匍匐生长。叶为小型叶在茎上
派为4 行,两行中叶较小,常见中华卷柏等。
(4)木贼纲: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
叶为小型叶,不发达,环生于节上。枝端形成孢子叶
穗。
木贼科:常见问荆和木贼,前者有的地上茎分为绿色
的营养枝和黄褐色的生殖枝,后者地上茎及其上着生
的孢子叶穗均为绿色。
(5)真蕨纲:叶全为大型叶,绝大多数仅有根状茎,
多数没有孢子叶与营养叶的分化,孢子囊聚集成孢子
囊群生于叶的背面或边缘。
2、形态结构观察
(1)苔类植物形态结构观察
配子体:肉眼即可看到腹面的毛状假根和紫色鳞片。
用放大镜从叶状体背面观察气空和气室。用镊子夹取
少许假根及鳞片,以水状片观察。
芽杯和胞芽:芽杯为叶状体背面的杯状结构,其内的
微小绿色小片为胞芽,是营养繁殖体。
雄器托和雌器托:雄器托圆盘状,雌器托具8-12条
指状芒线。
孢子体:取成熟雌器托,在其两芒线间可见悬挂着一
列头状体此为孢朔,地钱属的孢子体包括孢蒴、极短
的朔柄及其基足。
(2)藓类植物形态结构观察
配子体:茎叶体,叶为舌形,茎的基部有许
多毛状的假根。
精子器和茎卵器:葫芦藓为雌雄同株,但雌
雄生殖器官位于不同的分枝上。雄器苞如开
放的小花;雌器苞的苞叶紧抱如芽。
孢子体: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观察蒴帽、
蒴盖、蒴口的环带结构及内侧的蒴齿。孢蒴
内有大量孢子。
原丝体:为多细胞的分枝丝状体,细胞中含
有大而圆的叶绿体。原丝体上可以找到芽胞,
其下方生有假根。
(3)石松类形态结构的观察
孢子体:中华卷柏叶为小型叶,在茎上排为4 行,
两行中叶较小。孢子叶常聚生于顶端形成孢子叶穗,
可分为大小孢子叶。
(4)木贼类形态结构的观察
孢子囊和孢子:孢囊柄有六角形的盘状体和下部中
央细长的柄组成,盘状体下面侧缘内着生若干枚长
筒状的孢子囊,内侧有孢子和弹丝。
(5)真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孢子体:蕨根状茎横走生不定根。,叶为3-4 回羽
状复叶,幼叶拳卷。孢子囊生于叶背面边缘,形成
连续的线形孢子囊群,叶的小羽片边缘向背后反卷
盖住孢子囊,成为假囊群盖。
实验报告
1、绘图:地钱胞芽的形态。葫芦藓的原
丝体(含芽孢)。
2、绘图:问荆的孢囊柄、孢子和弹丝。
蕨的孢子囊和孢子。
3、填图:见图板4 (图25-3,25-4)。
4、填图:见图板5 (图26-4,26-5)。
讨论
1、讨论:基于苔藓植物特殊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史特点,如何看待它们在植物界
的系统位置?那些特征可以区分苔藓植
物和蕨类植物?
2、讨论比较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形态
结构见生活史特征,其中哪一类更适应
生活于陆地?
3、从系统演化看,石松、木贼和真蕨类
可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西安邓家村污水处理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PDF
- 西科在线学位系统使用说明-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PPT
- 西安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办法.DOC
- 西路-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DOC
- 西部支部-鸟取県労働基准协会.DOC
- 观看文件-儒家伦理学与现代公民.PPT
- 规章-朝阳科技大学数位教学平台.PPT
- 规范化分段线性化阻性器件的模型.PDF
- 规程数据通信接口与链路控制.PPT
- 规范答题专题讲座-安徽郎溪中学.PPT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和谐校园环境.docx
- 2025年小学英语毕业模拟试卷:英语阅读理解技巧全面提升策略试题.docx
- 河南省郑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预测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河南省郑州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2025年小学语文毕业升学模拟试题(趣味知识拓展篇).docx
- 2025年软件设计师专业考试模拟试卷:软件工程实践与软件测试试题.docx
- 2025年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试题库(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编制.docx
- 物流企业并购动因与绩效评估.pptx
-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 平菇产业发展的历程、现状与未来走向.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