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试验13苔藓和蕨类植物.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验13苔藓和蕨类植物

实验目的 仪器材料 实验十三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 苔藓和蕨类植物 讨论 实验目的 • 了解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及其生活史的特点; •掌握苔藓和蕨类植物与其他高等植物 的主要区别; • 了解苔藓和蕨类植物各主要类群的基 本特征,识别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常见 种类; •学习观察和鉴定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 本方法。 主要仪器、试剂及材料 • 光学显微镜、体式显微镜、放大镜、载玻片、盖 玻片、培养皿、镊子、吸水纸、刀片、手术剪、 解剖刀、滴管 • 蒸馏水、碘—碘化钾 • 地钱、葫芦藓的生活植柱、角苔属、光萼苔属、 泥炭藓属等腊叶标本或浸制标本、校园中生活的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蕨或井栏边草的生活植株 葫芦藓属或其他藓类的原丝体永久制片、卷柏属 孢子叶穗纵切、蕨的根状茎横切、蕨的原叶体等 永久制片。 实验步骤 1、常见植物类群的考察 (1)苔纲:多生于阴湿的土地、岩石和树干 上,也有浮于水面或沉于水中者。植物体 (配子体)多为叶状体。 地钱属:叶状体,雌雄异株,雄器托圆盘状, 雌器托具8-12条指状芒线。 石地钱属:叶状体,雌雄同株,雄器托圆盘 状,雌器托4 裂。 (2)藓纲:分布十分广泛,植物体通常有茎、 叶的区别。 葫芦藓属:叶舌形,孢子体为黄褐色。 (3)石松纲:一般生长在潮湿的林下、草地或岩石 上,其叶为小型叶,孢子囊生在叶腋,孢子叶生于分 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穗。 卷柏科:多年生草本,匍匐生长。叶为小型叶在茎上 派为4 行,两行中叶较小,常见中华卷柏等。 (4)木贼纲:茎具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 叶为小型叶,不发达,环生于节上。枝端形成孢子叶 穗。 木贼科:常见问荆和木贼,前者有的地上茎分为绿色 的营养枝和黄褐色的生殖枝,后者地上茎及其上着生 的孢子叶穗均为绿色。 (5)真蕨纲:叶全为大型叶,绝大多数仅有根状茎, 多数没有孢子叶与营养叶的分化,孢子囊聚集成孢子 囊群生于叶的背面或边缘。 2、形态结构观察 (1)苔类植物形态结构观察 配子体:肉眼即可看到腹面的毛状假根和紫色鳞片。 用放大镜从叶状体背面观察气空和气室。用镊子夹取 少许假根及鳞片,以水状片观察。 芽杯和胞芽:芽杯为叶状体背面的杯状结构,其内的 微小绿色小片为胞芽,是营养繁殖体。 雄器托和雌器托:雄器托圆盘状,雌器托具8-12条 指状芒线。 孢子体:取成熟雌器托,在其两芒线间可见悬挂着一 列头状体此为孢朔,地钱属的孢子体包括孢蒴、极短 的朔柄及其基足。 (2)藓类植物形态结构观察 配子体:茎叶体,叶为舌形,茎的基部有许 多毛状的假根。 精子器和茎卵器:葫芦藓为雌雄同株,但雌 雄生殖器官位于不同的分枝上。雄器苞如开 放的小花;雌器苞的苞叶紧抱如芽。 孢子体:孢蒴、蒴柄和基足组成。观察蒴帽、 蒴盖、蒴口的环带结构及内侧的蒴齿。孢蒴 内有大量孢子。 原丝体:为多细胞的分枝丝状体,细胞中含 有大而圆的叶绿体。原丝体上可以找到芽胞, 其下方生有假根。 (3)石松类形态结构的观察 孢子体:中华卷柏叶为小型叶,在茎上排为4 行, 两行中叶较小。孢子叶常聚生于顶端形成孢子叶穗, 可分为大小孢子叶。 (4)木贼类形态结构的观察 孢子囊和孢子:孢囊柄有六角形的盘状体和下部中 央细长的柄组成,盘状体下面侧缘内着生若干枚长 筒状的孢子囊,内侧有孢子和弹丝。 (5)真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 孢子体:蕨根状茎横走生不定根。,叶为3-4 回羽 状复叶,幼叶拳卷。孢子囊生于叶背面边缘,形成 连续的线形孢子囊群,叶的小羽片边缘向背后反卷 盖住孢子囊,成为假囊群盖。 实验报告 1、绘图:地钱胞芽的形态。葫芦藓的原 丝体(含芽孢)。 2、绘图:问荆的孢囊柄、孢子和弹丝。 蕨的孢子囊和孢子。 3、填图:见图板4 (图25-3,25-4)。 4、填图:见图板5 (图26-4,26-5)。 讨论 1、讨论:基于苔藓植物特殊的形态结构 和生活史特点,如何看待它们在植物界 的系统位置?那些特征可以区分苔藓植 物和蕨类植物? 2、讨论比较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形态 结构见生活史特征,其中哪一类更适应 生活于陆地? 3、从系统演化看,石松、木贼和真蕨类 可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码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