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经典科研兴校
传承经典,科研兴校
——余庆县龙家小学百年发展之路
龙家小学校长 梁中凯
我校位于龙家镇光辉村,始建于清末宣统年间。现有教师37名,高级教师21名,其中有全国特级教师、荣获国家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省管专家、香港柏宁顿第三届亚洲(中国)“孺子牛”金球奖获得者等。
在100年多年的风雨历程中,龙家小学一代又一代师生同心同德励精图治,用自已的努力和付出,用自已的学识和智慧铺就了一条传承与创新的科研兴校之路。
传承经典,在继承中发展
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没有“现在”就没有“未来”。龙家小学就是在经典的传承中不断前行。
经典一:坚持守业文化
传承教师守业文化是龙家小学的经典之一。学校一直坚持组织教师通过学习来坚定信念。我校最早的教师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时间是1948年10月20日晚,这份发黄的会议记录见证了龙家小学半个多世纪的学习历程。具体做法是:每周星期一晚上政治学习,星期四晚上业务学习,每次学习前集体合唱两首歌,之后进入学习程序;学习内容涉及上级文件、时事政治、外地教育经验等。
60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学习制度,我们要通过学习来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大政方针、统一教师思想、提升教师素质、打造教师团队。我们坚持这个制席几十年如一日,从未因天气变化、人事变动等原因而终止。
我校学习制度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教育部《中小学校长》等刊物上刊载后,得到许多地方的认可:湖南宁乡县教育局在网上全文发布我校晚上政治学习经验;江苏省泰兴市政协主席、教育局长奚爱国在研究乡村教育过程中知道了我们经验,非常感动,亲笔致信我们要向我们学习;乡村教育专家、著名教授李更生在教育部挂职期间发现了我校的这种守业文化,他盛邀我们加入他的研究团队。
经典二:创建绿色校园
龙家小学作为一所边远乡村学校之所一直具有生命力,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绿色理念打造生命校园。
自建校种下第一棵银杏树以来,我们就一直坚持师生、校友和来宾植树传统:新教师进校的第一天就必须种植一棵银杏树;新婚教师必须种植一棵爱情纪念树;教师退休的那天也要种植一棵教育生命树;学生毕业时也要以班级为单位种植一棵感恩树;同时,我们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远方来宾在校园种植纪念树,如“爱校”、“育才”、“夫妻”、“英雄”等纪念树。现在,我校由300余棵银杏树组成的“银杏园”也成了见证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和学校发展的“生命档案”。
同时,学校还利用1986年获批的300余亩荒地创建“红领巾林场”。20多年来,师生逐年种树,如今已绿树成荫,成为学生课外学习和娱乐的好去处。后来我们把林场培育的银杏苗 通过邮局寄给新疆疏附县第二小学、延安师范附小等基地学校,传递友谊象征友好。另外,我们还在校园内修建花卉园艺场,师生每年养花2000余盆。
银杏树、林场、花卉园艺场……这些绿色载体体现了学校的“绿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命校园,赋予龙家小学源源不断的教育生命力。
二 、科研兴校,在创新中腾飞
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不能停止创新,一个学校要发展、要帮助更多的孩子实现心中的梦,就更不能没有创新。
(一)课题育人
学校坚持走“跳出学校办教育,跳出课本育新人”的发展模式,“九五”以来,连续为国家教育部主持承担科研课题,并以此走出一条西部乡村教育发展之路。
作为总课题组,我们以点带面、定点试验,先后在黑龙江大庆、吉林九台、山东青岛、河南新乡、遵义深溪、云南普耳、等地创建示范点23个。20多年来,我们共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办学成果巩固与发展研究》、《义务教育阶段交际教育目标及实施体系研究》、《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等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为遵义师范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承担3个社科项目,多项成果被湖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院校珍藏。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创新研究》、《田园孩童之歌》、《56名乡村少年的故事》、《师生在和风细雨中成长》、《中小学交际教育法》、《乡村生命校园》等等,都是课题研究中的优秀成果;全国首创的“助理教学法”现正挂靠遵义师范学院用于教学和实践。
特别是2013年,我校项目《村寨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与管理研究》在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专家匿名评选中获得通过,这是贵州省大中小学中送交教育部的60多个项目中唯一获批的重点课题。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创新管理研究》项目获国务院审查的国家级奖项和第五届全国“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填补了我省该奖项获奖的空白。
我校课题研究的丰厚成果增强了自信、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能力,为乡村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二)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师生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我校始终坚持走实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