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一

大学语文思考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孟子》属于 经典。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其他 2.“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出自 。 A.《冯谖客孟尝君》 B.《原君》 C.《兼爱》 D.《齐桓晋文之事》 3.“四书是” 。 A.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B.《墨子》、《论语》、《大学》、《中庸》 C.《论语》、《孟子》、《墨子》、《中庸》 D.《论语》、《孟子》、《墨子》、《大学》 4.“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出自 。 A.《秋水》 B. 《冯谖客孟尝君》 C. 《原君》 D. 《齐桓晋文之事》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的“以”是 。 A.介词,拿 B.连词,因为 C.动词,认为 D.动词,用 6. 《秋水》的主旨是阐发 。 A.为政以德的道理 B.吸纳人才的主张 C.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D.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7.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的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的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8.继老子之后最有影响的道家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9.胡适留学美国时,受影响最大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尼采的超人哲学 C.赫胥黎、杜威思想 D.基督教义爱的哲学 10.《容忍与自由》一文指出不能容忍的心理根源是 。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B.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C.认为自己“不会错” D.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二、多项选择题(10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的名句有 。 A.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离庖厨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E.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庄子散文的特色是 。 A.善用寓言 B.汪洋恣意 C.援譬设喻 D.借用历史 E.想象丰富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把握主动,迂回前进的论辩技巧表现在 。 A.避实就虚,弃异求同的话题选择 B.缩短双方距离的心理战术 C.明知故问,有纵有擒,因势利导,引之入彀 D.摆事实,讲道理 E.雄辩的气势 4.下列成语,从《秋水》中引申出来的有 。 A.舍本逐末 B.井底之蛙 C.祸起萧墙 D.功亏一篑 E.望洋兴叹 5.下列句中带点的“以”字当“凭借”讲的是 。 A.伯夷辞之以为名 B.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C.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E.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6.下列各句中采用例证说理的有 。 A.井蛙不可以于海 B.夏虫不可以语冰 C.曲士不可以于道 D.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 E.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7.下面属于庄子观点的有 。 A.提倡节用与节葬 B.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承认事物的相对性 D.否认事物的差别 E.主张仁政王道 8.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A.诗人 B.小说家 C.文史学者 D.思想家 E.革命家 9.胡适的主要著作有 。 A.《尝试集》 B.《白话文学史》 C.《中国哲学史大纲》 D.《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E.《胡适文存》 10.《容忍与自由》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 。 A.喜同恶异 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 C.承认“绝对之是” D.不承认“绝对之是” 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 三、名词解释(10分) 以民为本 和而不同 四、解释下列古文中带点的词的意思。(10分)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4.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计中国之在海内。 6.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7.望洋向若而叹曰: 8.野语有之曰: 9.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曲士不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