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饮料厂卫生管理
第十二章 饮料厂卫生管理 第十二章 饮料厂卫生管理 二、 运输 三、 贮藏 第二节 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 三、厂房与设施 四、供水系统 七、设备和工器具 八、更衣室、浴室、厕所、工间休息室 第三节 工厂的卫生管理 二、维修、保养 三、清洗、消毒 四、废弃物处理 五、除虫灭害 第四节 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 二、健康检查 三、健康要求 四、洗手要求 五、个人卫生 第五节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 二、包装容器 三、防止交叉污染 四、洗瓶 五、糖浆制备 六、灌装 七、杀菌 八、检验 3 检瓶操作 4 工艺卫生检查 第六节 成品贮藏、运输的卫生 第七节 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 厂房、设备、排水系统、废水、废汽排放系统和其他机械设施,必须保持良好状态。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修。车间内应做到整洁、空气新鲜、无明显水汽,无积水。 1.饮料生产车间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等必须经常清洗,定期消毒。 2.设备、工器具、操作台用清洗剂和消毒剂处理后,必须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物后方可使用。 3. 班后(或必要时)必须彻底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和排水沟,必要时进行消毒, 4.更衣室、厕所、浴室、工间休息室等公共场所,必须经常清扫,清洗,定期消毒。 饮料生产车间和其他工作场地的废弃物,必须随时清理,并及时清除出厂。废弃物容器和废弃物存放场地应及时清洗、消毒。 1. 厂区及厂区周围应定期除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 2.车间内使用杀虫剂时,应按卫生部门的规定采取妥善措施,不得污染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尽量防止污染设备、工器具和容器。使用杀虫剂后应将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彻底清洗干净,除去残留药物。 六、厂区内禁止饲养家禽、家畜 一、工厂应对新参加工作及临时参加工作人员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定期对全体职工进行《食品卫生法》、本规范及其它有关卫生规定的宣传教育,做到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卫生培训制度化和规范化。 1.饮料生产及有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接受临时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饮料生产和经营人员,必须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工作。 2.工厂应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凡患有下列疾病之一者,不得在饮料生产车间工作: 1.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源携带者); 2.活动性肺结核; 3.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 饮料生产人员遇下述情况之一时必须洗手,工厂应有监督措施: 开始工作之前; 上厕所之后; 处理被污染的原材料之后; 从事与生产无关的其它活动之后; 操作期间也应经常洗手。 1.饮料生产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勤理发、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2.饮料生产人员不得将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和饰物带入车间;进车间必须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头发不得外露;工作服和工作帽必须每天更换。 3.饮料生产人员不得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出车间。 4.严禁在车间内吃食物、吸烟、随地吐痰。 一、原料及辅料 1.投产前的原料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不合格的原料不得投产。凡规定有贮存期限的原料,过期不得使用。 2.经二氧化碳净化系统处理的二氧化碳,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17-80《液化二氧化碳》的规定。 3.经水处理系统处理的饮料用水除符合生活用水的要求外,还须符合饮料工艺用水的规定。 1.包装容器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第四章的规定。贮存包装容器的仓库必须清洁,并有防尘、防污染措施。 2.包装容器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检验,不合格时不得使用。 3.新包装容器、回收包装容器、一次性包装容器应分类堆放,使用前必须经过清洗、消毒。消毒、清洗后的回收包装容器必须抽验杂菌和大肠菌,不符合标准时不得使用。 1.生产操作间应与配料间隔开,防止相互污染。 2.生产操作人员因调换工作岗位有可能导致产品污染时,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操作间应与通道隔开,防止外来人员将污染物带进车间。 1.灌装饮料前的玻璃瓶必须用洗瓶机清洗干净。工厂应制订洗瓶操作工艺规程,规定碱度、浓度、温度和浸瓶时间,定时检查、化验。 2.洗瓶机应装配记录刻盘式“碱液温度记录仪”,至少2h记录一次。 3.洗净后的空瓶(包括金属罐或其他包装容器)必须抽样做菌检,细菌数不得超过50/个(罐);大肠菌群不得检出。 4.空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