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课件2
知识结构 新文化运动 背景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意 义 陈独秀——《新青年》 胡适——倡导白话文 鲁迅——《狂人日记》 1. 提倡民主 2. 提倡科学 3. 提倡新道德 4. 提倡新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进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新文化阵营主要成员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改称《新青年》 陈独秀(1880—1942),安徽怀宁人。早年接受旧式教育,考中秀才,后来留学日本,参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时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袁世凯当政后,他目睹了国家的动荡和社会的黑暗,创办了《新青年》,明确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人物(一)——陈独秀 《新青年》和《青年杂志》 《新青年》,五四时期著名刊物。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原名《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编辑部随之迁往北京。此后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也参加了编辑工作。《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从第八卷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1925年4月后宣传革命统一战线及国民革命运动。1926年停刊。 李大钊(1889—1927年) 1918—1919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三篇文章,首倡社会主义。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889年生,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运动。1916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期间,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1927年4月6日被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人物(二)——李大钊 胡适(1891—1962年)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学生。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首倡文学改良。 胡适,1891年生。中国现代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赴美国,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提倡白话,主张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是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19年7月提出实用主义的研究方法,影响颇大。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和“联省自治”的主张。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的主张。1938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代表蒋介石签订了《中美互助条约》。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去美国,1962年在台湾逝世。 人物(三)——胡适 鲁迅(1881—1936年)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期望以之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25年积极支持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运动。 人物(四)——鲁迅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收集了鲁迅1918年至1922年间所写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作品严肃地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探讨了中国革命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鲁迅题名为《呐喊》,用意在于为革命者作战助阵,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呐喊》与《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用象征的手法,指出了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满本都写着“吃人”两个字,强烈地批判了封建家族制度和旧礼教,是一篇现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张思德革命英雄人物故事PPT课件(图文演讲).pptx
-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教程(全套课件91P).pptx VIP
- 肖维青中国文化英语综合教程.pdf VIP
- Unit 1 School things(大单元教学解读)三年级英语下册(译林版三起2024).pdf
- 五年级美术下册课件-5景物的近大远小(7)-冀美版.ppt
- 消防员的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课件.pptx VIP
- 202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以鞍钢集团为例》14000字.docx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卷期末模拟卷(安徽专用,范围:上册+下册).pdf VIP
- 1金正日の料理人.pdf
- 新《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气瓶充装许可部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