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分离液膜
一.概述 液膜是悬浮在液体中一层很薄的乳液,它能把两个互溶的组成不同的溶液隔开,溶质(被分离物质)在液膜两侧化学位差的推动下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实现分离。 构成液膜的乳液通常由溶剂(水或有机溶剂, 占90%以上)、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占1-5%)和添加剂(稳定剂、流动载体等,占1-5%)组成。 液膜按其构型和操作方式可分为乳状(Emulsion)液膜和支撑(Supported)液膜。 1.乳状液膜 乳状液膜体系可看成一种“水一油一水” (W/O/W)型或“油一水一油” (O/W/O)型的双重乳状液高分散体系。 乳状液膜制备 2. 支撑液膜 支撑液膜是将膜相溶液牢固地吸附在多孔支撑体的微孔中,形成微孔固膜支撑的液膜(制备:将微孔固膜浸泡在膜液中,靠毛细作用或在加压下使微孔充满膜液)。 膜两侧分别是与液膜互不相溶的料液和反萃液(萃取剂),待分离的溶质自料液相经支撑液膜向反萃相传递。 ⑴乳状液膜制备: 将含有膜溶剂、表面活性剂、 添加剂的液膜溶液同内相试剂混合,高速搅拌或超声波作用下制得水包油(O/W)或油包水(W/O)型乳状液 . ⑵ 混合提取: 乳状液与料液混合接触,实现传质分离。 ⑶ 澄清: 富集了溶质的乳状液与残液因密度不同而分层 。 ⑷ 破乳: 使用过的乳状液要回收再利用,富集了溶质的内相亦需汇集,这就需要破乳。破乳后膜相与内相分层后分离。破乳有高压静电法、加热法、离心法、化学法等。 三.液膜分离传质机理 液膜传质的推动力是基于溶质在液膜两侧界面化学位之差异。 液膜传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 : (1)基于纯粹的物理溶解的所谓被动传递。 (2)基于选择性可逆化学反应的所谓促进传递(Facilitated Transport) 。 促进传递又可分为无载体促进传递(I型)和有载体促进传递(II型)两种。 1. 被动传递 被动传递是一种单纯的溶解-扩散过程,其推动力为溶质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 一旦膜两侧溶质浓度相等,液膜传递随即终止。 分离选择性主要取决于各溶质在膜内溶解度的差异。 溶质 A 因选择性溶解而从料液相进入液膜相,并在膜中扩散,。 A在抵达膜相与接收相的界面时,与接收相中的试剂 B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 AB 不溶于液膜。 即:接收相中的试剂 B促进了A的传递。 3. 有载体促进传递(II型促进传递) 这类传递方式是在膜相中引人称为载体的化合物(如络合剂),载体选择性地与溶质发生可逆化学反应(在膜的一侧发生正反应,而在另一侧发生逆反应),就象“渡船”一样将溶质从膜的一侧载到另一侧。类似于生物细胞膜的传递过程。 (1)逆向传递 待提取溶质A与供能溶质B传递方向相反。 在膜左侧界面, B脱离载体C进入料液相,并释放能量, 料液中A与载体C结合, 生成络合物AC,即: A+BC→B+AC AC在膜内向右扩散。 在膜右侧界面, B与载体C络合, 并将A释放至接收相 ,即: B+AC→A+BC BC在膜内向左扩散。 (2)同向传递 待提取溶质A和供能溶质B传递方向相同。 在膜左侧界面,A、B与载体C反应: A+B+C→ABC 生成的络合物 ACB 在膜内向右扩散。 当 ACB 抵达膜右侧界面时,发生解络反应: ABC→ A+B+C 载体C在膜内向左扩散。 四.液膜分离应用 废水处理:含酚废水,含重金属离子如Cu2+、Zn2+ 、Cr2+ 的废水处理等。 稀土矿浸出液的浓缩:如铀矿浸出液中提取铀。 烃类混合物分离: 如苯-正己烷、甲苯-庚烷的分离。 第二章? 液膜(Liquid Membrane,LM)分离过程 它包括三个部分(三相): 连续相(外相、料液相)、液膜(膜相)、内包相(内相、反萃液)。 被分离的溶质由外相经液膜向内相传递(溶质由外相被萃取到内相),故液膜分离也有人称为液膜萃取。 外相 内相 溶质传递 膜相 内相(水) 溶质 水-油-水型 (W/O/W) (水) (油) 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相(油相和水相)通过高速搅拌或超声波处理制成乳状液,然后将其分散到第三种液相(连续相或外相)中,就形成了实际乳状液膜分离体系。 内相微滴 实际乳状液膜分离体系 溶质传递 乳状液滴 0.1~2 mm 1~10 μm 液膜分离举例:用 NaOH水溶液萃取废水中的苯酚 膜相: 99%煤油+1%Span80 (失水山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迈拓全及身运动反馈训练系统高级.pptx
- 年级科学上册PPT课件.ppt
- 配电盘及式绝缘表测量原理.pptx
- 运维监及控系统相关功能应用.pptx
- 年药具业务培训讲稿.ppt
- 金价大及跌后确立跌势.pptx
- 年高中物理必修曲线运动阶段复习课件.ppt
- 金太阳及二轮第3专题理.pptx
- 年级科学馒头发霉了j.ppt
- 金属自及由电子气模型.ppt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