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明

第三章 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明 一中国文化的特征 地理位置上远离其他文明; 经济上小农经济比较稳定; 政治上朝代更替; 知识分子的出路是“学而优则仕” 哲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 二中国哲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为人生的完满服务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三概况 中国科学技术产生发展于春秋战国至宋元; 明清开始衰落,西学开始东渐; 晚清、民国至今现代科学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四中国的自然观 1商代是宗教神学世界观 2春秋战国之后形成天道自然的观念 1)万物起源: 主张天地有始: 老子《道德经》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似万物之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主张天地无始: 冉有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 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 仲尼曰:“……无古无今,无始无终。未有子孙而有子孙,可乎”?…… 太极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浑浑沌沌,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吕氏春秋·大乐》) 2)宇宙结构: 天有九野,地有九洲……凡四海之内,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凡四极之内,东西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南北亦有五亿有九万七千里……(《吕氏春秋·有始》) 吾在天地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中国之在四海内,不似粒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庄子·秋水》) 3)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尸子》) 宇,弥异所也;宙,弥异时也。(《墨经》) 三 中国的科学技术 1最为典型的科学—— 医学: 1)《黄帝内经》(BC3世纪)——中医理论与实践之源 全书共18卷,包括“素问”、“灵枢”各九卷。以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同时涉及到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内容。 〈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 以阴阳学说为基础,阴阳平衡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将五行学说与脏腑、情志、季节、味、色等相配属,并来说明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生克关系。 经络学说是从早期经脉知识、阴阳五行说、脏腑学说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 天人相应的整体医疗观,强调人与生存环境的密不可分的关系,把四时气候、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紧密相连。 人自身、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整体; 强调预防为主的医疗思想,治未病。 诊疗方法: 辨证施治; 切脉、望诊相结合; 内服、外治、针灸、导引相结合。 2)后来的医学成就: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汉朝名医,河南南阳人。 依据伤寒发热病整个起始发展变化过程以及病侵害脏腑经络程度,结合患者内在正气盛衰,总结伤寒发展规律和辨证施治法则,为中国古代医学开创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麻沸散:最早的麻醉剂 华佗:汉朝安徽人;以发明全身麻醉的麻沸散,以擅长外科手术,和发明设计健身的五禽戏而著称于世。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唐代陕西人,记载6500多个药方。 医药巨典——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明朝,湖北人。〈本草纲目〉52卷,190万字。药物有16部,62类,1892种药,药方11096种。 2算之术——数学 中国数学的代名词——算术 中国古代十大数学名著:〈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周髀算经〉 〈九章算术〉: 秦汉成书,形成了以算筹为中心的独立体系。全书均为应用题,把题按类分章,以算术代数为主,几何也偏重于计算; 内容:分数的四则运算、开平方、开立方,面积、体积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等。 刘徽——割圆术求圆周率;祖冲之:3.1415926〈圆周率〈3.1415927,需计算出12288,24576边形的面积;(南北朝时期) 宋元四大家:秦九韶〈数书九章〉,李冶〈测圆海镜〉,杨辉〈杨辉算法〉,朱世杰〈算学启蒙〉。 3天文学——官方的学问 天文学主要是由官方主持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天文学,还包括地学、地理学的知识,主要表现在历法、宇宙观、天象观测等方面。 制定历法:阴阳合历,即考虑太阳又考虑月亮的运动;分为:日、气、朔。将这三者编制到一起是中国历法的主要工作; 天文观测走在世界前列:1247年的星图有1434颗星,是珍贵文物;注重日月食观测,及异常天象; 仪器:浑天仪,模拟星空的周日视运动。假天仪,类似天象厅,可以仰面观看模拟的天象。 天文学理论: 盖天说(周朝):“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地不动,天转。天、地同心半球相距八万里,北极是天球中央,日月星辰绕之旋转; 混天说(东汉张衡):地球处于天球之内,如鸡蛋,蛋黄居于之内。 宣夜说:无固体天球,宇宙处处充满无边无涯的气体,日月星辰在其中漂浮游动。 天文学的发展 一行(唐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