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7-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7-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2 学 业 达 标 一、选择题 1.(2016·全国卷Ⅰ·25)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D )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解析】 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因而出现了图片中的情形,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图片情况,排除。 2.(2016·邯郸市三县联考)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C ) 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 【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最早”,依据题干“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可知,这种提水工具是筒车,筒车最早出现于唐代,故C项正确。 3.(2016·江苏·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 B )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解析】 结合所学分析:水车需要人力带动,排除A项;水车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 4.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出现 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 【解析】 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变化,反映了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而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 5.(2017·雅安)秦、汉、唐都有过大规模迁徙富豪,使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的事情。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据此可知,宋代( A ) A.土地私有权的完整性得到承认 B.土地租佃关系不断衰退 C.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受到抑制 D.人身依附关系更加强化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其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占据重要地位,由材料文字“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可知这种土地私有权在专制皇权下是没有保障的,而宋代则“一改此法,‘不抑兼并’、‘不立田制’”,说明宋代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土地私有权由得不到保障到被认可的变化,与土地租佃关系、人身依附关系无关,B、D两项均排除;C项表述与宋代“不抑兼并”相悖,排除。 6.北魏李安世就均田问题上疏“臣闻量地画野,经国大式;邑地相参,致治之本。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雄擅之家,不独膏腴之美;单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这表明他主张( B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限制土地兼并 C.增加土地租税以保证财政收入 D.恢复井田制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解析】 抓住材料核心信息即可,根据材料“井税之兴,其来日久;田莱之数,制之以限。盖欲使土不旷功,民罔游力”可知其主张在保持原来的税收政策的前提下抑制过分的土地兼并。其他的说法无法从材料找到根据。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3)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4)这一组记载实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是什么? 【答案】 (1)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一切土地归周王所有。 (2)表明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先是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而成为私田。到春秋时期,铁质农具的使用,使私田的开垦数量越来越多。 (3)在井田制度下,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材料记载发生了土地争论,表明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了。 (4)贵族掌握土地所有权的井田制日渐崩溃,土地私有制出现了。 素 能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四川乐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