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四国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尔干半岛四国上

第九章:巴爾幹半島(上) 巴爾幹半島,史稱「歐洲火藥庫」。範圍包括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希臘、和土耳其的一部份。其中的南斯拉夫,由於組成種族眾多,近年來已分裂出克羅埃西亞、斯洛汶尼亞、馬其頓等國家,後續狀況值得觀察。在巴爾幹半島中,相關於民俗舞蹈的幾個重要的跨國性區域—馬其頓、外西凡尼亞、多布魯甲,則是值得格外注意的地區。 巴爾幹半島中最重要的舞蹈型態是圓環舞,在不同的國家地區,對圓環舞的稱呼均不同,如ORO(馬其頓)、HORO(羅馬尼亞)、HORA(保加利亞)、KOLO(南斯拉夫)。一般而言,大多數圓環舞實際是鏈狀舞蹈,因此,舞蹈中的領舞者便格外重要,常常手持手帕,依手勢或口令指揮舞者動作。 ORO泛指馬其頓地區的圓環舞,雖名稱為圓環舞,馬其頓的ORO倒不是「閉口圈」式的圓環舞。由於馬其頓地區地處南斯拉夫(南部)、保加利亞(西南部)、希臘(北部)的交界地帶,因此,ORO常以這三個國家的舞蹈被介紹出來。但,雖同是圓環舞,南斯拉夫的Kolo、保加利亞的Hora,還是和ORO有所區分的。基本上,馬其頓的ORO是一種短鏈型態的舞蹈,由領舞者帶領動作之變換或持續,常見的樂器為大鼓、嗩吶,音樂旋律及節奏極為複雜難以辨認,一般認為是巴爾幹地區舞蹈中最難學習的舞蹈。 本章先針對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和阿爾巴尼亞等四國來說明。 羅馬尼亞 1.羅馬尼亞概述 許君慧作 當你第一眼看到或是聽到「羅馬尼亞」這四個字時,你腦海裡所浮現的是什麼?是激烈的歐答尼亞地區舞蹈,還是愉快的圓環舞,亦或是優美的風笛、排笛聲呢? 羅馬尼亞正式稱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同為共產主義的國家,不過它卻是一個相當富裕的共產主義國家。 它位於歐洲東南部,多瑙河下游,面積約237500平方公里。全國區分為六個自然地理區分別為:喀爾巴阡山脈、外喀爾巴阡山脈、臺地區、平原區、多瑙河三角洲、黑海沿岸地區。 羅馬尼亞這個國家建立於西元十九世紀,它的前身為二個小公國,一是北方的摩達維亞公國,一為南方的瓦拉幾亞公國。由於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這兩個公國構成一個向西開口的馬蹄型,馬蹄的「腹部」則為另外一個小公國稱為外西凡尼亞。 其實羅馬尼亞在自然的地理上並不屬於巴爾幹的國家,而它之所以會被劃入巴爾幹中實是因為從文化的角度來看。 生活在羅馬尼亞這塊土地上的民族有,84% 的羅馬尼亞人、8.5%的匈牙利人、3.1%的吉普賽人、2.0%的德國人、0.5%的猶太人、1.9%為其他民族。語言上羅馬尼亞語屬於羅曼語族,並可分為四種主要的方言;達西亞(Dacia )-羅馬尼亞語,是標準基礎,以數種地區變體形式通行於羅馬尼亞國內;阿羅馬尼亞語或稱馬其頓羅馬尼亞語,通行於分散在希臘、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境內的居民集團;梅戈來諾羅馬尼亞語,是希臘北部幾近消亡的方言;伊斯特拉羅馬尼亞語,是南斯拉夫伊斯特拉半島幾近消亡的語言。 羅馬尼亞的土風舞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這種魅力是導源於古代很奇怪的農民風俗,包括迷信、巫術、神話...... 等祭拜儀式及傳說, 例如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記載著一些好逸務勞的年輕人會將自己出賣給魔鬼三年、五年、七年不等。在這段期間,他們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就是永不間歇的跳舞,這個交易的報酬是魔鬼無限制的供應他們食物、醇酒和美女。於是穿著他們漂亮的衣服,這些快樂的無賴就從自己的村莊出發。一路上跳著環遊整個國家。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被熱烈歡迎,無論男女老少,都爭著宴請這些魔鬼的舞者。所以願意出賣自己,而從事此業者還真不少。 2.羅馬尼亞的服飾 須文宏翻譯 原刊於羅馬尼亞專輯 羅馬尼亞的服飾、刺繡,充分反映了羅馬、義大利顏色與服飾的表現,常使用有孔小珠、閃爍的金屬片、金屬線或絲線,發展出屬於斯拉夫民族的幾何美學形式,並呈現他們對刺繡的高度喜愛。而其中部份服飾,則是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統治下的產物。 羅馬尼亞服飾的基本素材是亞麻、大麻、羊毛和皮革,而隨著棉花大量引進,並且在羅馬尼亞大量生產後,19世紀對棉花的使用便大幅增加。而南部的養蠶業,也帶動了絲素材的使用,絲的使用主要則是在面紗和刺繡上。 在巴爾幹半島諸國中,羅馬尼亞服飾的刺繡和設計是最豐富的。雖然國內各地的服飾設計千變萬化,但刺繡都能保有它一貫的特色,那便是引用幾何結構的設計。每一個地區的圖案設計各有其獨特形式,而使用的顏色往往取決於植物染料的來源,像北部以紅色系為主,主要來源是茜草的根部。羅馬尼亞服飾的基本色包括有紅、黑、深褐、藍、黃、暗綠、和暗紫色,在農業地區使用的色彩會明亮些。在山區,色彩的運用顯然灰暗許多,以暗紅、黑、和白色為主。在南部喀爾巴阡山區,黑、白相間的刺繡最為普遍。最廣為流傳的刺繡形式是一種「一針型」的刺繡,繡工極為細緻。 羅馬尼亞的女性服飾形式主要有三種,而在顏色、刺繡和其他細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