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志表述与文化想像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报告稿.doc

地志表述与文化想像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报告稿.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志表述与文化想像王士性纪游书写探论报告稿

地誌表述與文化想像: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報告稿) 一、前言 王士性(字恆叔,號元白道人,浙江臨海人。生於明嘉靖二十六年(AD1547),卒於萬曆二十六年(AD1598)),一個活在「遊」中的人物,自言:「不佞棲遲海曲,無所事事,惟是宇內洞天福地,夢寐不忘。」他寫給友人的書簡如是說:「數年懶慢,筋骨為驕」,數年未行「此如老婦傅粉,醜態盡出」,可見他對於游的態度不只是賞玩或休憩,而是身體與意志的鍛鍊,甚至是生活的紀律。「生平好游」的朱國禎亦提到當時士大夫中稱善遊者,莫過於王士性,「性既好遊而天又助之,宦跡半天下。」二十一年的宦途,王士性除了未至閩地之外,足跡遍及北京、雲南、四川、廣西、雲南、山東等地。從他與友朋的書信之中,似乎可以看出「遊」是他終生的追求,更是他個人理念與情感的寄寓。 僕椎不文,無能當豪傑之識,故惺惺一念,每知慕古乃性,又好遊,每冀叨一第得從節使後,無論五嶽,即峨眉、點蒼,猶極意冒險攀躋為快,且因緣以遇海內名流。而今鹽米下吏,株守已矣。几上置明公遊記一部,鞭箠退食。即夜闌猶燒燭讀之數首,當臥遊焉。滿秩以間走嵩山,盡獲梁、鄭之觀,不揣以二記志之,然無能當大方也,惟明公正之。 對他來說,仕宦生涯正是行旅的歷程。一意好遊,尤以「冒險攀躋」奇峰峻嶺為個人意趣之所在,攀登五嶽以及四川峨眉山、雲南點蒼山是他引以為傲的旅遊經驗。除了親身遊歷,他也以「臥遊」追想友人遊賞的情境,以書寫遊記為兩人對談的內容,可知「遊」是他生命的重心。 潘耒說他:「生長臨海,臺蕩括蒼,自其家山從給諫,出參粵藩、副滇臬、典試巴蜀、視學兩河,視嶽鎮而外,如峨嵋、太和白嶽、點蒼、雞足諸名山無不窮探討,一一著為圖記,發為詩歌,刻畫意象,能使萬里如在目前。」值得關注的是他將行旅的經驗轉化為文字,分別為《五嶽遊草》、《廣遊志》與《廣志繹》。 三本書的寫作面向與形式各不相同,綜合觀之,可以看出王士性所開展的人文世界。 《五嶽遊草?自序》一文,王士性指出其「遊道」與「遊蹤」,自稱「遇佳山川則遊」,即便是「霜雪慘烈,手足皸瘇,波濤撼空,帆檣半覆,朝畏嵐煙,夜犯虎跡」,對他而言,「遊」涵括了「造化之變,人情物理,悲喜順逆之遭」,這些豐富的體驗,透過遊記與詩作展現,並附有圖錄,展現了紀遊文學的空間意涵與內在隱喻。又提出分「天遊」、「神遊」、「人遊」三種層次,並自言「當其意得,形骸可忘,吾我盡喪,吾亦不知何者為玩物,吾亦不知何者為采真。」說明了遊的活動,交綜了「真實」與「想像」的可能,恰可呼應四庫館臣「其體全類說部,未可盡據為考證」的說法。顯示了其著作依違於文學(說部)與自然地理(考證)之間的特質。 《廣遊志》的書寫形式如下:先為標目,後為陳述與說明。全書分為地脈、形勝、風土、夷習、勝概、磯島、陵墓、洞壑、古木、古蹟、碑刻、樓閣、書院、剎宇、蠱毒、仙佛、物產、奇石、溫泉、聲音等。這本書的部份內容(<地脈>、<形勝>、<風土>)後來被收錄在顧炎武《肇域志》第一卷<輿地山川總論>,足見是書在人文與自然地理面向的參考價值。 《廣志繹》是王士性「地理書三種」中最後完成的一本。這本書的內容多元:「其志險易要害、漕河海運、天官地理、五方風俗、九徼情形,以及草木鳥獸、藥餌方物、早晚燥濕、高卑遠近,各因時地異宜,悉如指掌。」大抵為地理面貌(險易要害、漕河海運、天官地理)以及地方風土(五方風俗、草木鳥獸、早晚燥濕、高卑遠近)與人文制度(藥餌方物、飲食制度)等。所述內容,迥異於我們所認知的「遊記」文本;相對於山川風物的追摹,個人情思的呈現,這本書呈現了筆記體的駁雜與趣味。對於讀者來說,這本書彷彿是一趟文明探索之旅,透過此書的紀實之筆,可以看見生活的具象層面以及人文的面貌。同時,以遊開展人文視野,似乎為明清異代之際,增添一種新的文化想像。 《廣志繹》序文又云:「古今志地者多矣,博通者考沿革,遊覽者志巖壑,體道者愉悅性情之間,而探經世之大略,攬形勝、審要害,以為行師立國之本圖,志量不同,而有資於地一也。」這段序文指出:以「地理」之名的地誌表述, 或為沿革之考索,那是廣博的知識流域;或為山川的記述,那是「遊覽」者必須繪製的文字地圖;還有另一種境界-文人性情的提升與超越。經世者面對地理,輿地方位與國家的形勢權力相倚相成,這又是地誌表述的另一種面貌。 觀看同代(或異代)文人對其壯遊紀行的回應,如馮夢禎所云:「豈非名山大川足以滌人胸懷,發人才性,而五方謠俗、方言物產、仙蹤靈蹟、怪怪奇奇,其於新耳目、闊拘蔽,良有助焉。」或潘耒所述:「人於塵勞(車寥)(革葛)之際,試一展卷披尋,未有不豁然心開,悠然神往者。」足見王士性的紀遊書寫有開闊視野、洗滌內在的意涵,又如屠隆所述「抒藻采真,二者兼之,多啟悟之語。」兼具文學的美感體悟。本文嘗試勾勒王士性這三部著作的書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