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字结构与古书阅读
汉字结构与古书阅读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古人一般是根据词的意义来造字的,因此,通过分析字形,可以逆知蕴含的词义信息。字形反映的意义称为字的本义。在与词义的关系上,表意字与形声字是有差别的。 一、表意字与词义 豆 豆像一种有底座的器皿,这正是“豆”的本义。《说文》:“豆,古食肉器也。”古书中也有用例。《孟子·告子下》:“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既然“豆”的本义是盛食物的高脚盘,那么表示植物的“豆”就是假借义了。 舞 从古到今都表示舞蹈的意思。甲骨文作 ,金文繁复,作 等,表示人持牛尾一类东西跳舞,可见跳舞是它的本义,同时也印证了《吕氏春秋·古乐篇》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舞”下部的“舛”是增益的两脚。 表意字产生的时代大都很早,其本义可能不见于后代的字书。在这种情况下,字形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探寻字义的源头。 保 《说文》:“保,养也。”这其实并不是“保”的本义。“保”字比较原始的写法是一个人背着婴儿,唐兰先生因此认为“保”的本义是负子于背,《尚书·召诰》正用此义。保养、保护应该是这个本义的引申义。“褓”(《说文》作“緥”)是“保”的分化字。 追 逐 《说文》“追”、“逐”二字互训,在古书里也看不出这两个字的用法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是,杨树达根据两字的字形及其在卜辞里的用法,发现了它们的真正本义,弄清了它们之间原来的区别。杨先生的结论是:甲骨卜辞里,凡是说到追逐敌人,一定用“追”字,如“追羌”、“追龙”(“龙”是方国名);凡是说到追逐野兽,一定用“逐” 字,如“逐鹿”、“逐豕”等。 两字的意义后来混而不分。 分析字形要以时代较早的没有讹变的字形为根据,否则只能是郢书燕说。《说文》说解的本义有不少错误,主要原因就是许慎所据的字形有问题。“为”字《说文》释为“母猴”,大谬。“为”字甲骨文作 ,表示用手牵象,罗振玉认为“为”的本义是“役象以助劳”。从这里出发,“为”后来引申为广义动词。 词义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而最初的文字不得不借助具体的物象,因此不能把字的本义理解得过于狭窄。例如“大”字,字形结构虽然像舒展四肢正面站立的人体之形,但它所代表的词却是与“小”相对的抽象概念。这种“形局义通”的现象(字形表示的意义往往要比赋予它的本义狭窄),前贤早已指出来了。清人陈澧《东塾读书记》“小学”条:“字义不专属一物,而字形则画一物。”如“相”的本义是省视,段玉裁解释说:“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牧”的本义是放牧牲畜,《说文》根据从“牛”释为“养牛人”是不正确的。甲骨文“牧”左边又写作“羊”,该不会又释为“养羊人”吧。“逐”字在甲骨文中或从豕,或从犬,或从兔,或从鹿,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解“逐”为:“象兽走圹而人追之,故不限何兽。”我们对这些词的分析也不能拘泥于字形。 二、形旁与词义 形旁的意义跟整个形声字字义的关系大都泛而不切,形旁只表示字的意义范畴。例如从“水”之字与水有关,从“艸”之字与花草有关,从“言”之字与言语有关。《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这里的“访”是征求意见的意思,这个本义与形旁“言”有联系。形声字的形旁大多是字典、词典的部首。部首除了统辖形声字外,还统辖表意字,所以有必要了解关于部首的知识。 三、汉字部首 《说文》540部是在分析小篆构造的基础上归纳而成的。部首不仅对字形有统辖作用,在意义上也是“凡某之属皆从某”。但《说文》部首有可商之处,如有些部首可以合并,如“玉”部和“王王”部,“止”部、“癶”部和“步”部;有些部首不成立,如“丿”部、“丨”部等。我们期望随着《说文》学的精进,能够制订一份科学的《说文》部首表及其统摄字。隶书偏旁的写法往往随所处位置而异,导致有的部首有两个以上的变体,如“刀”旁变作“刂 ,“火”旁变作“灬”,“手”旁变作“扌”,“阜”旁变作“阝”(左),“邑”旁变作“阝”(右),“艸”旁变作“艹”,“水”旁变作“氵”,“人”旁变作“亻”等。 相反的情况是相似偏旁混同,如“肉”、“丹”、“舟”混同于“月”,“囟”混同于“田”。楷书继承了隶书的偏旁分合。楷书字典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就对《说文》的部首作了调整。明代梅膺祚编纂的《字汇》,把《说文》540部合并为214部。以《字汇》为代表的部首称为检字原则的部首,其中有些部首不能标志所有同部字的意义范畴。例如,“方”在《说文》中几乎就不具备作部首的资格,《字汇》把“方人yǎn”部并入,那么“方”就只能起串联字形的作用了。有些部首虽然因袭《说文》,但是因为字的归部有变化,如把“舅”归入“臼”部,字义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