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艺术
数学与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数学运算,在诗歌创作中也时有反映。这种数学诗语言优美、活泼、形式新颖、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它不仅可以打开人们思维的天地,又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和学到某些数学知识。 在印度学者婆什迦罗的著作中,有这样一首数学诗:
“素馨花开香扑鼻,诱得蜜蜂来采蜜。
熙熙攘攘不知数,一群飞入花丛里。
试问此群数有几?且把条件来分析:
全体之半平方根,另有两只在一起;
总数的九分之几,徘徊在外做游戏。”
你如果列出无理方程运算后,则可得出此群蜜蜂为72只。
无独有偶。在印度学者的书中还曾出现过一首类似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描写葭的数学诗,不过在此不是葭而是荷花:
“平平湖水清可鉴,石上半尺生红莲;
出泥不染亭亭立,忽被吹到清水面。
渔人观看忙向前,花离原位二尺远;
能算诸君请解题,湖水如何知深浅?”
这是一首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代数题!你看,长在湖里的红莲,露出湖面的长度是半尺,它被风吹向一边,红莲顶上的花离原水面的距离为2尺,问湖水有多深?根据勾股定理列式算得,湖深为3.75尺。
明代画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诗人。他也曾写过一首别有风味的《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作者通过数学运算,给人的一生算了一笔明细账:一个人即使能活到古稀年龄,减头去尾,除去夜里睡眠时间,剩下只有25个年头。这期间还有数不清的奔波劳累、病痛烦恼等等。此诗通过数学运算,让人深悟出人生有限、时间宝贵的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南海才子伦文叙为苏东坡《百鸟归巢图》题的数学诗: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石谷!”
经运算:“天生一只又一只”,是1+1=2。“三四五六七八只,乃3×4=12,5×6=30,7×8=56。四组数字相加之和,正好是100只。这首诗有如智力游戏,启人心智,妙趣横生。其意在借题发挥,揭露封建社会之黑暗、腐败、贪官如禽。
类似这样有趣的数学诗还有许多。诸如古算书中的: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答曰二十三。”
这首诗包含着著名的“剩余定理”。
“笨伯持竿欲进屋,叵耐门框栏住竹,竖多两尽横多四,争得笨伯放声哭。
在旁有个聪明者,教他斜杆对两角。勉强方可进屋去,算出竿长可佩服。”
如果列出两次方程运算后,则可得出竿长一丈。你看有趣没有趣?(这里,笨伯虽苯,然聪明者亦不出其左右,殊不知平面之外还有空间矣!)
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张景中院士主编的新课程高中数学教材中,在每一章都有一首诗歌。 例如第一章 集合、映射与函数时,说到:
日落月出花果香,物换星移看沧桑。因果变化多联系,安得良策破迷茫?
集合奠基说严谨,映射函数叙苍黄。看图列表论升降,科海扬帆有锦囊。
当到第二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时,说到:
晨雾茫茫碍交通,蘑菇核云蔽长空;化石岁月巧推算,文海索句快如风.
指数对数相辉映,立方平方看对称;解释大千 无限事,三族函数建奇功。
在“有物不知其数”一题的解答中,有一歌赋: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月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在中国古代算经中这种歌赋随处可见。
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具有诗情画意。
如果你是老师,请你写下教学中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或佳句好吗?如果你是学生,也请写下你听到或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或佳句。让我们共同营造数学中的诗情画意!
饮酒数学诗
「算法统宗」全书十七卷,广泛流传于明末清朝,对于民间数学知识的普及贡献卓著,它承接着中国古代数学知识的继承和传播,书中列出北宋至明万历年间的数学书目,是后人研究数学史的绝佳参考。这本通俗实用的数学书本由明朝--程大位--花了近20年完成,他原本是一位商人,经商之便搜集各地算书和文字方面的书籍,当时人已不用繁杂的筹算,改以快速方便的算盘计算,但是没有通行的珠算教科书,珠算方法因地因人而异,程大位搜集归纳各家算法编纂成一首首的顺口溜。「算法统宗」之所以受当时人喜爱,除了其生活应用性高之外,程大位以活泼文雅的诗词,将枯燥的数学问题化成美妙的诗歌,让人轻易的朗朗上口,加强了数学普及的亲合力。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摇指杏花村。
程大位创了一首类似的饮酒数学诗歌
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好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大意是說:「好酒一瓶,可以醉倒 3 位客人 ; 薄酒三瓶,可以醉倒一位客人。如果 33 位客人醉倒了,他们总共饮下 19 瓶酒。试问:其中好酒、薄酒分别是多少瓶?
这题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
妙,妙不可言的数学诗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