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J单元  目录 J1 生态因素 1 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1 J3 群落的结构特征、演替及丰富度 2 J4 生物与环境综合 6 J1 生态因素 J2 种群的特征、数量变化及种群密度调查 39. J2(2014·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如图所示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该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C获得的能量占A种群能量的10%~20% ③E和F存在着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④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 有一种说法错误 B. 有两种说法错误 有三种说法错误  D. 以上说法都错误 图中B、C和F属于第二营养级,其能量之和占A种群能量的10%~20%②错误;E和F③错误;若D种群为增长型年龄组成则E种群密度有可能逐渐增大④正确。 【思路点拨】理解并实际种特点、群增长曲线,能量传递的相关知识。 40.J2 (2014·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测量浑浊度的同时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 计数时酵母菌的芽体都应作为个体计入在内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之前呈“J”形增长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会在该值上下波动 浑浊度只需要镜检一部分,估计总体,并不需要每次镜检计数芽体相当于是酵母菌的一个部分,并不能算一个个体在资源空间有限之下不可能是J型增长因为这个空间资源有限,达到最大值之后因为呼吸产物的毒副作用啦 资源不足啦 马上就是下降曲线了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7.J2 (2014·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点 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谛增长 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31.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答案解析】C解析: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第17~29天,成虫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J”形增长 【思路点拨】根据表中数据结合S型增长曲线知识分析。 13.下面是某生态系统的三个图形,图1中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 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 【答案解析】C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所以尽管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但它们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图1中的戊是生产者,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错误;当丙刚迁入到这个生态系统的短期内,由于资源充足、缺少天敌,所以呈J型曲线生长,C正确;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 时刻,此时增长率最大,D错误。 理解种群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 .下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仅表示一定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以下分析不科学的是: A.图甲X轴若为CO2浓度,Y轴为光合作用强度, 在c点时,适当增加光照强度,K值将提高 B.图甲X轴为时间、Y轴为某种群个体数,在b点改变 环境条件或种群遗传因素,K值将 C.图乙若X轴表示生长素浓度,Y轴表示生理作用,则 a为对的促进作用,b为对根的促进作用 D.乙图若X轴为,Y则a,b为 【知识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答案解析】A、甲图X轴若为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