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氏体相变切-转机制的讨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维普资讯 自.皱科予道,展 第13卷 第11期 2003年11月 *学术论坛 * 对马氏体相变切.转机制的讨论 陈 资 郭正洪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30 摘要 对铁基马 氏体相变 fcc--~bcc(bct)的 “切一转机制 ”进行 了评述 .一方面指出该机制借鉴 了西 山模型,有其合理性,另一方面则指 出该理论在概念及数 学表述 中存有值得商榷之处.计算表 明, “切一转机制”亦即西 山模型的实质为不变直线应变(ILS)而非不变平面应变(IPS).即使在转变过程 中 引入原子各 向同性收缩也无法获得不变平面应变,而应该寻求新 的调整方法. 关键词 马氏体 相变 晶体学 切.转机制 西山模型 不变平面应变 自1924年 Bain_1提 出Fe—C中fcc—bcc马 氏体 1 “切.转点阵变形”机制及评述 相变机制 以后,矩阵代数开始引入马 氏体相变 晶体 学 .在 K—S2【J和 Nishiyama[3J模型 的基础 上,以不 1.1 “切.转点阵变形”机制简介 变平面应变为判据 ,分别发展了马 氏体相变晶体学 铁基马 氏体相变 fcc--~bcc(bct)的 “切一转点阵变 的原 始表象理 论——w —L—R理论_4.5J和 B—M 理 形”机制 [163的原子位移模型如图 1所示,在 fcc结 论[6--93,并成功计算和解释 了存在 {31015}惯 习 构中先进行 af/12(111)[112]f半孪晶切变 .由于 面的马 氏体的相变机制 .然而,w—L—R和B—M 理论 切变的结果导致 (111)面的面间距增大 约 6.06796 只考虑马 氏体相变初始和终了状 态的晶体学关系, 形成不稳定的中间结构 (图 1(a)一 (b)),随之在周 不能描述相变过程 中原子的真实迁动情况,所作的 围弹性基体 的约束下发生压缩 以恢复原先 的晶面 间 数学分解 只具有 晶体学 上 的 “唯象 ”意义 .此外 , 距 .在压缩过程 (图 1(b)一 (c))中(111)面 间距恢复 上述两个理论也无法应用于存在 {225}惯习面的马 的同时,使得原 来 60。的 BAC 扩大 为 70.5。的 氏体 .尽管后来 又陆续发 展了复切变理论_1 ]、 B C .整个过程把奥 氏体 点阵 fcc改组为马氏体 点阵位移矢量 [.14]等方法,仍难 以从普适意义上令 点阵bcc(bct).原作者认为转变过程 中 (a)一 (b)属 人满意地解释 {225}惯 习面马 氏体 的形成 [].基于 切变,而(b)一 (c)则属旋转,因此定义整个转变过 此,王世道提出了铁基马 氏体相变 fcc—bcc(bet)的 程为 “切一转”机制 . “切一转机制 ”[,],尝试用半孪晶 af/12(111)[11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