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士林区溪山民小学学校特色课程规划与设计草案.DOC

台北士林区溪山民小学学校特色课程规划与设计草案.DOC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北士林区溪山民小学学校特色课程规划与设计草案

捌、學校特色課程計畫 學校課程之實施有賴於社會資源,因此本校特色課程就在此基礎上延伸與發展,試圖將孩子的學習領域觸角,不止於社區,還要走到臺北市、走到臺灣各地,異於本校環境的空間,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或生態環境。又為加強與提升本校學生國語文能力,乃配合教育局政策自本學年度起一至四年級增加一節國語科,並配合其他相關課程與教材實施統整之校本課程,希望透過社會環境資源、人力資源或教育局與教育部之經費的申請,陸續完成或尚在進行中的課程模式,達到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以及發展本校特色課程,其相關的教學時間、教材來源、評量方式等說明如下: 一、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之策略與計畫 本校為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經由課程發展委員會暨領域小組會議討論,實施的策略原則為落實語文教學活動的方式,以國語文領域教學為主,輔以深耕閱讀實施與唐詩吟唱推動為輔,加上溪山學習日統整課程等教學活動歷程達成。 (一)增加學生學習時數:自本(95)學年度起一至四年級學生,每週增加1節國語課,利用每週五晨會與導師時間08:00-08:40實施國語教學。 (二)推動全校深耕閱讀:各班導師利用導師時間與閱讀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嘗試閱讀,進而喜歡閱讀,然後樂於閱讀最後能享受閱讀。 (三)持續實施唐詩吟唱:由教務組安排全校各年級每月一首唐詩,請導師利用國語課程或作業指導時間實施唐詩教學與意涵引導,學生再以小組獲全班練習吟唱。教學組並於期末安排唐詩吟唱發表會,提供學生上台表演的機會與管道。 (四)晨間故事媽媽教學:每週三晨會時間為愛心媽媽時間,各班均由故事媽媽利用繪本進行導讀,指導孩子閱讀繪本達到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並增進親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交流。 (五)週末讀經班教學:由本校熱心之愛心媽媽先學習讀經班課程後,利用週六早上時間進行為期一整年之讀經課程,鼓勵有興趣學生與家長親子一同進行讀經課程,不但可提升語文能力,同時也達到品格與道德教育目的。 二、提升學生國語文能力之補救計畫 為提升本校國語文能力,除上述策略推動外,擬透過以下管道實施補救教學提升弱勢與低成就學生之國語文能力。 (一)學生課後輔導活動:辦理針對中低年級學生,毎週一、四、五下午課後作業指導與學業指導,目前參與學生高達全校60%。 (二)東吳大學課輔志工:納入社區教育資源,申請東吳大學志工服務,針對弱勢、低收入戶、外籍配偶子女與低成就孩子,利用週一、四、五下午,以及一般中午時間進行國語文課業輔導,以提升其國語文能力。 (三)實習教師個別輔導:委請學校實習老師針對國語文學業成就低落且特別需求孩子,利用中午時間實施個別指導。 (四)學校教師認輔制度:依本校學生狀況通常各班導師提出需認輔的孩子學業成就均不佳,擬透過教師認輔制度,配合教師與其他輔導措施對孩子進行個別指導,提升孩子的國語文能力。 三、特色課程計畫(教師自編) 本校特色課程均利用彈性時間、領域教學跨領域統整自編改編教材。 課程一:溪山學習日(以下資料學校自存) (一)課程編寫人員:翁世盟、陳慧珍、吳文德、陳慈心、謝靜宜、葉宛瑄。 (二)課程理念: 從廣義的課程意義來說,課程是學生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經驗與活動的總和,課程是教育情境與師生互動的過程與結果。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是以社會變遷、地方、學生、學校的需求為主,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教師特質、家長期望、以及學生需求,結合全體教師與社區資源,發展達成學校教育目標、落實學校願景,由學校成員主導學校課程發展的過程。因此,學校本位課程的發展與實施,不僅可以整合社區及學校的資源,擴大學生的學習領域,提升教師的職能,更能帶動學校經常性的課程反省與更新,打破課程發展與課程實施分離的現象,促進教育的革新。 本課程試圖發展「社區學校化」、「活動課程化」的課程與教學內容,讓社區的發展帶動學校課程與教學的更新,亦讓學校課程的研究與創新帶給社區更新的動力。從社區環境資源發展的學校本位課程將更具有教育的價值與社區特色。它不但能貼近學生生活世界及經驗,培養多元、包容的價值觀,更藉著具有多元文化觀及社區取向的課程內容,喚起學生對生活環境與社區文化的認同與關注,對當今教育改革中各項課程目標、基本能力及重大議題內涵具有優越的統整功能與良好的學習成效。 (三)課程計畫內容 主題 地 點 環境資源簡述 教學相關領域 教學素材內容 備註 92下 森 林 大 冒 險 內雙溪自然森林步道 1.枕木步道 2.原木架空步道 3.砂岩登山步道 4.原始次生林森林生態環境 5.碧溪產業(山區)道路 藝術與人文學習 自然與生活科技 語文學習 環境議題 數學學習 健康與體育 綜合學習 生活課程 1.森林生態環境認識 2.森林體驗探索與欣賞 3.自然資源利用與干擾 4.認識風剪現象 5.環境倫理(例如對樹木的尊重-留下部分的樹木) 6.了解環境破壞對自然的影響 7.森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