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华大学理论力学练习册答案

第十章 动量定理 10-1. 图示系统中,已知阻力系数,弹簧刚度系数,杆端小球质量及图示尺寸,不计杆重,若将坐标原点选在杆静平衡时的水平位置,试求系统微幅振动的微分方程,并计算其固有频率。 解: 由质点运动微分方程,有 令 10-2. 如图所示,物块(质量)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与物块(质量)铰接,在力偶矩的作用下,物块从水平位置转到铅垂位置时,求物块移动的距离。 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 且,有。即 得 左移 10-3. 如图所示,椭圆摆由一滑块(质量)与小球(质量)所构成。滑块可沿光滑水平面滑动,小球用长为的杆与滑块铰连。在运动的初瞬时,杆与铅垂线的偏角为,且无初速度释放。不计杆的质量,求滑块的位移,用偏角表示。 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 且,有。即 得 10-4. 均质杆与由相同材料制成,在点铰接,二杆位于同一铅垂面内,如图所示。mm,mm。若mm时,系统由静止释放,求当、、在同一直线上时,与两端点各自移动的距离。 解:设物块A向右移动距离。因为, 且,有。即 由重心坐标公式有 第十一章 动量矩定理 11-1. 如图所示,为离合器,开始时轮2(转动惯量)开始静止,轮1(转动惯量)具有初角速度。当离合器接合后,靠摩擦带动轮2。求接合后,两轮共同转动的角速度。 解:系统对转轴的外力矩为零,故动量矩守恒,有 故 11-2图示系统中,均质轮(质量,半径)以角速度绕杆的端转动,此时将其放置在静止的均质轮(质量,半径)上,轮可绕其中心轴自由转动,放置后,轮的重量由轮支持,略去轴承摩擦和杆的质量,并设两轮间的摩擦因数为。问自轮放到轮上到两轮没有相对滑动为止,经过多少时间? 解:分析A轮,有; , 积分得 分析B轮,有: 积分得 又 , 解得 11-3. 如图所示,有一轮子,轴的直径为50mm,无初速度沿倾角的轨道只滚不滑,5秒内轮心滚过的距离m,求轮子对轮心的惯性半径。 解:设轮子对轮心的惯性半径为,则 又 ,摩擦力为恒量,故 得 11-4. 均质圆柱的半径,质量,今将其放在图示位置。设在和处的摩擦因数为。若给圆柱以初角速度,导出到圆柱停止所需的时间表达式。 解:由刚体平面运动微分方程,有 又 , 解得 11-5. 在粗糙斜面上有一薄壁圆筒和一实心圆柱,如图所示。设均质圆筒和均质圆柱的质量均为,外径均为。不计滚动阻力和圆筒与圆柱之间的摩擦阻力,求圆筒与圆柱中心的加速度。 解:圆筒,受力如图,由对于速度瞬心的动量矩定理,有 圆柱,受力如图 所以,中心的加速度 11-6. 如图,一均质塔轮外半径为,内径为r,惯性半径为,质量为m1,其上作用一不变的转动力矩M(M足够大),在圆盘和塔轮上分别绕吊绳提升质量均为m2的重物。若不计轴承摩擦及吊绳的质量,求重物的加速度和轴承O的支座反力。 解: 由动量矩定理有: 由质心运动定理有: 第十二章 动能定理 12-1. 在半径为、质量为的均质圆盘的直径上固结一长为、质量为的均质细杆。圆盘作纯滚动。已知圆盘中心的速度为。求系统的动能。 解: 12-2. 重为200N的木块上装有4个重量均为20N的轮子,在倾角的斜面上滚下,如图所示。设轮子的半径为5cm,惯性半径为4cm,求从静止开始滚过1m时木块的速度。 解: 由动能定理有 12-3. 如图所示,十字形滑块重,把固定杆和重为的杆联接成直角,杆的点与半径为、重量为的均质圆盘铰链。盘上作用一不变力偶矩。忽略摩擦,求圆盘的角速度与其转角的关系。设机构位于水平位置。 解:分析系统, 分析运动,AB杆做平动。K为动点,AB为动系,有 由动能定理 得 12-4. 图示机构,各构件的质量均为,曲柄在不变力偶矩作用下绕轴从图示位置开始转圈后,求此时曲柄的角速度。 解:由,得 12-5. 如图所示系统中,,。均质圆盘只能在斜面上作纯滚动。今将圆盘从平衡位置向下移过10cm后放开。求当圆盘回到平衡位置时斜面的速度。 解: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 ,得 由动能定理,得 其中 , 再,而 解得 12-6. 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