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快乐出发(第四篇小组建设定成败).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向快乐出发(第四篇小组建设定成败)

第四章 小组建设定成败 引言:“如何建设我们的学习小组” 在小组建设过程中,刘传东校长和他的团队经历了很多的困惑与挫折。如: 1、小组活动有名无实 动员培训之后,小组有了,组名也宣布了,但是在课堂小组活动中整个小组无所事事,依赖教师心理严重。 快乐课堂为何非要小组合作学习,而传统课堂传授知识不是更直接吗?教师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信心普遍不足。 2、小组活动有事无果 在师生专题研训中,小组有了具体的任务,但仍然是教师分配为主,学生不知道如何就事分工,依赖组长心理为主。课堂上,有事无果让人灰心丧气。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到底有哪些,而哪些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对小组学习分工的要求和指导难以具体,更有畏难情绪。 3、小组活动有果无法 通过骨干研训,小组内能根据初步的分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小组合作方法与基本要求仍然处于盲区。因此,与课堂学习过程难以同步,难以拓宽(深)教材的广度和深度,自然收效甚微。很多老师对小组合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感觉很繁琐,少数教师存在抵触心理。 4、小组活动有法无魂 得益于骨干效应发挥,方法跟进,分化出现,师生优越感和挫败感滋生。 小组学习的宗旨仅仅是学习任务的完成吗,小组与班级、学校的学习管理是什么关系?那么,小组学习应该有的文化是什么,其灵魂又是什么?老师们开始立足课堂学习观、小组建设的使命来改造自己的课堂。 我们可以看到,刘传东校长和他的团队把握了小组建设的根本问题来探索: 1、如何让小组学习有序——必须让每一个成员找到归属感 一方面,每一个成员在小组内能够找到有共同话语的伙伴,即同质理解,有共同愿景,而不是因差异拉大距离或增大挫败感;与此同时,每一个结对子伙伴都能与组内、组外的同质、异质团队进行公平竞争,让每一个人具有实现学习愿景的机会与平台。 2、如何让小组学习有效——必须让每一个成员体现自我价值 在小组建设中,每一个成员在自己的小组内有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不同的头衔和职责让他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来自我选择和组员商榷,存在是有意义的;每一个成员的努力程度决定每一个小组的前途,建立成功团队的过程体现了木桶理论下的捆绑效应,努力形成合力。自我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激励人的潜能。这是灵乡中学快乐课堂的源泉。 一所乡镇初中,靠整个团队的教育自救精神探索形成专业自觉,是需要行动的勇气。刘传东校长和他的团队在把握小组建设基本原则的同时,也探索出了自己的建设策略: 1、小组建设与小班化教学 让每一个小组成为一个小班,进行大班集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入而广泛的社会交往,打破过去以教师授课的单向交往为主的模式,最大可能地扩大一般意义的小组交往维度。这里,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色都在进行颠覆性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知识点学习的教师、学生,一个问题的质疑者、展示者、支持者、引导者。角色的多重化,使得课堂交往更具社会化。 2、小组建设与差异化教学 现代教育更崇尚个性发展、潜能发挥。而灵乡中学的小组建设中,从小组成员结构、组织结构、文化结构,到小组培训、小组座位、小组学习、小组更新等,最大限度地关注了人的差异性发展。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等具体措施关注了人的心理需求。差异化教学让每一个乡村孩子能够,也敢于在社会交往、团队互助中去发现自我、发现团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个性自然养成。 3、小组建设与捆绑式管理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的倦怠感或惰性?特别现在的孩子大都一方面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缺乏合作意识、团队观念。 一方面,运用系统理论,立足于学,把小组建设与班级管理与教学、学校管理与教学协同起来,把握小组建设为课堂改革的关键节点,注重小组建设过程中的评价激励,避免过去只重结果不问过程、只看班级不注重管理的基本单元、只看班主任不注重班级整体教学等现象。学校系统的有效循环,会促进每一个班级、每个小组不同层面的捆绑式教学与管理的凝聚力。 另一方面,加大日常管理,重在评学,把小组建设落实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学习环节之中,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而是基于每一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打造每一个团队精神为宗旨,让每一个成员以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为荣,真正实现“个个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环环有激励,人人有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责任感、团队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这个小我与大我,就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逐步养成。 为什么说小组建设定成败?刘传东校长和他的团队用行动回答了这个命题。同时,也回答了小组建设与课堂学习的本质之间的关系,回答了教师为何而教,学生为何而学。如果,您对小组建设还有更多的探求,就一起来追问他们的行动之旅吧…… 小组建设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有了,每一个班都分四个小组,这样分组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单纯的卫生劳动,小组长收收本子等,而小组之内的管理、小组成员的分工职责、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等相对比较少,特别是小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