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第十一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国学常识三苏比较苏洵苏轼苏辙.docVIP

第四册第十一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国学常识三苏比较苏洵苏轼苏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册第十一课上枢密韩太尉书国学常识三苏比较苏洵苏轼苏辙

第四冊 第十一課 上樞密韓太尉書 國學常識 一、三蘇比較 蘇洵 蘇軾 蘇轍 字 明允 子瞻 子由 自號 老泉 東坡居士 潁濱遺老 關係 父 兄 弟 求學 年少遊蕩不學,至二十七歲始發憤讀書 秉性聰慧,幼知向學,二十歲即博通經史 性情沉靜,資稟敦厚 著作 嘉祐集 東坡全集 欒城集 文風 文章以史論政,博綜經史。筆力雄健,議論鋒利,擅用比喻 器度恢弘,才華橫溢,散文汪洋恣肆,雄健清新 擅長政論和文論,文章風格汪洋澹泊,適如其人 其他 蘇氏父子一時知名,俗諺:「蘇文生,喫菜根;蘇文熟,喫羊肉。」 三蘇同為唐 宋古文八大家。 蘇軾書子由超然臺賦後云:「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 三、干謁風氣的形成背景   「干謁」風氣,是選才制度由私人荐舉走向公開科舉的過渡時期,所產生輔助選才的方式。   唐朝的干謁行為公開盛行,是一種官方允許、群眾認可的科舉考試輔助手段。唐代的進士考卷,並非密封(宋代制度漸趨完善,才有密封卷)。主考官除了看考生的卷子外,還要考慮此人在社會上的名氣、品行,更重要的還要看有無達官貴人的推荐。當時,各地舉子約於秋冬之際來到長安,至來年正月參加考試。在這段時間裡,對於舉子們來說,重要而具有實質性的活動,便是干謁拜謁長安官員或文壇前輩,求其揄揚荐舉,以利於科舉考試順利。   到了宋朝,「干謁」活動漸漸成為文人士子人際關係開展的一種方式,求見的書信文字類似於今日晚輩拜見長輩的應酬文字,一方面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一方面可趁機向高官權貴展現自己的抱負及才學,若應對得宜,絕對是讀書人晉身仕宦的加分條件。就好像現在的大學入學有推甄等方式,除了要參考在校成績、學測成績之外,自傳、推荐函若寫得有特色,一樣能發揮正面的效果。 作者面面觀 一、父母嚴教,兄弟情深   蘇轍,字子由,一字叔同,晚年自號欒城,又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人稱小蘇,他與父親蘇洵(老蘇)、兄長蘇軾(大蘇),合稱「三蘇」。   蘇轍兄弟天資聰穎,幼時父親遠遊在外,由母親程氏負責教導他們。程氏系出名門,是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頗識詩書,刻苦勤勞,相夫教子,是位賢淑多能的女子。   蘇轍八歲時,父親遠遊歸來,為了課子讀書,將家中「南軒」改為「來風軒」。蘇洵對於這兩兄弟的教育頗為嚴謹,蘇轍在父兄的砥礪之下,思想純正,行為端莊,不但讀書有成,而且十分友愛。 二、未冠及第,一鳴驚人   仁宗 嘉祐元年(西元一○五六年),蘇洵認為二十一歲的蘇軾及十八歲的蘇轍,已學有所成,便攜二子進京應考。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五七年),歐陽脩為禮部知貢舉,蘇家兄弟同時應考,均以樸實之文獲得賞識,結果蘇軾以刑賞忠厚之至論名列第二,蘇轍中第五甲,而蘇洵的文章得到歐陽脩的賞識,將他所寫的權書、衡論等二十二篇文章呈獻給宋仁宗,由此三蘇文名大震,一時學者競相仿效,當時有諺語說︰「蘇文生,喫菜根;蘇文熟,喫羊肉。」是說精熟三蘇的文章,就能登科及第,享有富貴,足見三蘇文章受世人重視的程度。 三、新舊黨爭,宦海浮沉   嘉祐六年(西元一○六一年),蘇氏兄弟參加朝廷所舉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策問,本來兄弟兩人皆以三等入選,任商州軍事推官,後因守父喪未就任。   神宗 熙寧二年(西元一○六九年),蘇轍守制期滿返京。朝中王安石展開變法,蘇轍和他議事多相牴牾,因而遭外放河南府留守推官,蘇軾也在此時放遣杭州。兩人不得見面長達七年之久。   神宗 元豐二年(西元一○七九年),東坡因「烏臺詩案」下獄。蘇轍上書願以官職為兄贖罪,未獲允許,反而因此被貶筠州。   元豐七年(西元一○八四年)調任績溪知縣。政績良好,地方百姓無不稱頌為清官。哲宗即位,司馬光與呂公著當國,蘇轍遷右司諫,盡心輔佐。當時西夏遣使臣來,要求宋朝歸還蘭州之地,大臣們議論紛紛,無法決議,蘇轍上書諫曰︰「皇上繼位不久、年紀尚小,將士仍未受到皇上的恩德,此時並不適合打仗,還是將地歸還給西夏好了。」因此朝廷將地歸還西夏,夏人心悅誠服,不再騷擾邊境。   元祐元年(西元一○八六年)四月,王安石卒;九月,司馬光亦卒,二年,蘇轍升為戶部侍郎,對整理國家財政頗有建樹。四年,轉任吏部侍郎。不久,奉詔出使契丹。回朝後,晉升為龍圖閣直學士、御史中丞。這是他在政壇上最得意的時候。   哲宗 紹聖元年(西元一○九四年),新黨得勢,蘇轍先後被貶謫汝州、筠州。之後又遭新黨以莫須有之罪名,遠放雷州半島;同年,蘇軾亦被貶海南島 儋州。兩人先同至蘇轍所貶的雷州,接著蘇軾渡海去茫茫大洋中的海南島。 四、辭官歸隱,安享晚年   徽宗即位後,蘇轍奉召回朝,復太中大夫,此時蘇轍已經六十二歲了。蘇轍對新舊黨爭及政治恩怨已深感厭倦,於是請求辭官退隱。退休後,蘇轍在許州築室居住,頤養天年。從此杜門深居,除吟嘯舊作自遣,則終日默坐,靜悟禪機。蘇轍在悠閒自得和兒孫的承歡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