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免疫测定临床意义
?1.免疫球蛋白G(IgG)
?
【单位】克/升(g/L)。
?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或免疫比浊法:脐带血7.6~17.0克/升,新生儿7.0~14.8克/升,1~6个月3.0~10.O克/升,6个月~2岁5.0~12.O克/升,6~12岁7.0~15.0克/升,12~16岁7.5~15.5克/升,成人7.6~16.6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G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慢性肝炎活动期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
(2)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某些肿瘤等。
?
2.免疫球蛋白A(IgA)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0~120毫克/升,1~6个月30~820毫克/升,6个月~2岁140~1 080毫克/升,2~6岁230~1 900毫克/升,6~12岁290~2 700毫克/升,12~16岁500~3 000毫克/升,成人710~3 350毫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常见于免疫球蛋白A(IgA)型多发性骨髓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湿疹、血小板减少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
(2)降低: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及吸收不良综合征。
?
3.免疫球蛋白M(IgM)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或免疫比浊法:新生儿50~200毫克/升,1~6个月150~700毫克/升,6个月~2岁250~1 300毫克/升,2~6岁350~1 500毫克/升,6~12岁400~1 800毫克/升,12~16岁500~1 800毫克/升,成人700~2 000毫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巨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黑热病、肝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
(2)降低:常见于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等。
?
4.免疫球蛋白D(IgD)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单相免疫扩散法:成人血清免疫球蛋白D(IgD)为0~80毫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D型骨髓瘤、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
(2)降低:见于各种遗传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
5.免疫球蛋白E(IgE)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EIA法:成人为O.1~0.9毫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见于免疫球蛋白E(IgE)骨髓瘤、湿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
?
(2)降低:某些进行性新生物、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及某些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
6.游离轻链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血清轻链低于1.O毫克/升。
?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小管疾病、单克隆性丙种球蛋白病、轻链型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骨髓瘤者。
?
7.冷球蛋白
?
【正常值】血清为阴性。
?
【临床意义】冷球蛋白阳性,见于巨球蛋白血症、各种淋巴瘤、自身免疫病及某些感染性疾病。
?
8.循环免疫复合物(CIC)
?
【正常值】血清抗补体法:为阴性;PEG沉淀比浊法:血清浊度值等于或小于8.3。
?
【临床意义】 阳性或比正常值增高,可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风、登革热、疟疾、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9.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
【单位】千单位/升(kU/L)。
?
【正常值】单扩法:为75~160千单位/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见于皮肌炎、心肌梗死、伤寒、多发性骨髓瘤、硬皮病等。
?
(2)降低: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炎、狼疮性肾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慢性乙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
?
10.补体成分Cq(Cq)
?
【单位】毫克/升(mg/L)。
?
【正常值】(197±40)毫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痛风、过敏性紫癜、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
?
(2)降低:见于严重的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性脉管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
?
11.补体成分C3(C3)
?
【单位】克/升(g/L)。
?
【正常值】速率散射法:为0.85~1.93克/升。
?
【临床意义】
?
(1)增高:急性炎症、传染病早期、肝癌、组织损伤等。
?
(2)降低:肾小球肾炎、活动性红斑狼疮、自身溶血性贫血、冷球蛋白血症、肝脏疾病等。
?
12.补体成分C4(C4)
?
【单位】克/升(g/L)。
?
【正常值】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