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社会 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教案2.doc

《科学·技术·社会 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教案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技术·社会 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教案2

《科学·技术·社会 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教案 备课资料 1.水平衡和细胞外液的调节 (1)水进出量的平衡 水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年男子约为体重的60%,体液按其分布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后者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脑脊液。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相对恒定,有赖于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在气温不高(25 ℃)、活动量不大,及饮食中等情况下,每日摄入、排出水量各约2.5 L。进水量的50%来自食物,50%来自饮料和物质代谢。水的排出主要经肾脏,部分由肺、皮肤及肠道排出。每日排水量可分为基本排水量和机动排水量两部分。基本排水量包括由肺、皮肤、胃肠道排出的水量,及肾每日必须至少生成0.5 L尿以排出只能由肾排出的代谢终产物。肾排水量的大部分为机动排水量,是随进水量的增减而变动。肺和皮肤的排水量主要取决于体温和环境温度的高低;胃肠道排水量取决于消化和吸收情况,与进水量关系不大。可见肾在维持水平衡、维持细胞外液渗透浓度恒定中起重要作用。 机体水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控制水的摄入——口渴感和肾的排水实现的。 (2)口渴——控制水的摄入 口渴为一激起饮水欲望的主观意念,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细胞外液渗透浓度增高(如缺水引起),血液容量减少(如急性大出血)等均是引起口渴的有效刺激。影响口渴的因素有很多,如胃扩张使之减弱;口腔、咽喉干燥使之增强。渴中枢(或称饮水中枢)位于下丘脑外侧部。 (3)肾排水的调节——受抗利尿激素调节 抗利尿激素对远曲小管、集合管机能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的神经元分泌,经下丘脑—垂体束移储于神经垂体,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再从神经垂体释放入血液。其主要作用是提高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尿渗透浓度增高,即排出浓缩尿,抗利尿激素还通过一系列作用,以维持内髓的高渗浓度梯度,有利于尿浓缩。 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与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变化有关。当体内失水过多(如大量发汗、严重呕吐、腹泻),血浆渗透浓度升高,对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继而触发抗利尿激素分泌与释放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使血浆渗透浓度恢复正常。反之,当体内水过多,如快速饮进清水一升,血浆渗透浓度降低,对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减弱,抗利尿激素分泌和释放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排出稀释尿,体内多余水分被排出,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还受胸腔血流量的调节。循环血量过多时,刺激位于左心房和腔静脉的容量感受器,传入冲动沿迷走神经传入中枢,反射性地抑制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分泌与释放抗利尿激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利尿,排出多余水分,血量恢复正常。反之,失血使循环血量减少时,对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反射性地减弱对抗利尿激素的抑制作用,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尿量减少,血量恢复。胸部血流量减少,是对抗利尿激素分泌的有效刺激。人体从卧位变为坐位,血中抗利尿激素的活性增加3倍,从卧位变为站位,血中抗利尿激素活性增加8倍,降低胸内压使肺部循环血量增加,或从坐位变为卧位都导致利尿。 (4)水平衡和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调节 人血浆渗透浓度约280~295 mol/L,变化不超过2%。细胞外液渗透浓度主要决定于(Na+),在理论上,渗透浓度的调节可通过调节Na+或水排出而进行。实际上,渗透浓度的调节是通过调节机体的水平衡来进行,而Na+排出的调节则控制细胞外液的容积。 2.陆生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 陆生动物靠饮水和节水来调节水盐平衡。有些陆生动物还没有完全适应陆生环境,如蚯蚓、蛙等。这些动物都要依靠体表进行呼吸,体表要时时保持湿润,使空气溶于体表的薄层液体中,以便实行气体交换。蚯蚓只能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或林下腐殖质之下,在这里没有干旱的威胁,不必有隔离装置,如外骨骼等。蚯蚓的尿很稀薄,含水多,并且尿中既有氨,又有尿素。这些都说明蚯蚓还没有完全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如昆虫、鸟类、哺乳类等,不再用体表呼吸,其体表总是被角质化的死细胞,以及鳞、羽、毛等严密包裹,使水分只能从汗腺排出,而不能从体表蒸发。它们的呼吸系统深藏到身体之内,如昆虫的气管、脊椎动物的肺等,面积虽很大,耗水却不多。 陆生动物大多是排浓尿的,含氮废物主要是尿素或尿酸,尿素毒性小,尿酸不溶解,因而虽排浓尿,但不至中毒。陆生动物的排泄器官有回收水分的功能,也有回收NaCl等盐分的功能,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体液的水盐平衡。 多种昆虫都能生活在十分干燥的环境中。脊椎动物,如袋鼠也是在干旱地带生活的,它们几乎从不饮水,所需的水来自食物的氧化。这些动物必须有能力保存体内的水。事实正是如此:昆虫全身包有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