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doc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3

《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知道1960—1998年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 2.掌握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能说出世界不同区域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灾害种类; 3.尝试分析亚洲、非洲自然灾害严重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1960一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掌握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状况及变化趋势,并能简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世界各地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分析其环境特征及差异的原因。 3.通过复习再现“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等相关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与整合,培养综合的、联系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自然灾害损失存在的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进一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 2.通过客观分析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环境因素,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提纲[ 四、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内容是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了自然灾害损失在全球的地域差异,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指的是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横向指的是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虽然教材内容比较浅显,但教学目标要求却比较高,加上同学们对于区域的知识缺乏全面的具体的了解,要想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球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还是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宏观问题微观化,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通过阅读材料、对比分析的方法来掌握问题关键之所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应该是教学的突破口。 教材首先分析了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通过阐述二者的关系,引出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既然教材侧重的是自然灾害损失,那么如何确定其损失 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材虽然通过阅读材料对这个问题加以阐释,但略显宏观,学生很难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印象不深。因此建议大家用大屏幕打出这样一幅图片: 然后用下面的文字对上图进行简要的分析,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可锻炼学生尝试对自己家乡的自然灾害特点与灾害管理的实际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 按照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灾害管理的实际情况,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台除外,四川包括现在的四川和重庆)应当划分为三类地区(见表)。一类地区8个省、自治区,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少数在西南和北部,经济欠发达、自然灾害直接经济相对损失(多年灾害平均直接经济损失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中等或较强、抗灾能力较弱。该地区是我国最干旱的地区,为典型大陆性气候,河流多属内陆水系。人口密度较低。主要灾害是干旱、雪灾、地震,其次为沙尘暴、滑坡、泥石流、山洪。主要影响农牧业生产。 二类地区为14个省、自治区,大部分分布在中国中部,少数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经济发展水平中等、自然灾害直接经济相对损失中等、抗灾能力中等。该地区北部受极地反气旋影响较大,南部为亚热带多雨区,为大江大河中游地区。人口密度中等或较大。主要灾害是干旱、洪涝、地震、冻害、风雹、农业病虫害。其次为滑坡、泥石流、森林自然灾害。主要影响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 三类地区为8个省、直辖市,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自然灾害直接经济相对损失中等或较弱、抗灾能力较强。受副热带高压与热带气旋影响最大为大江大河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主要灾害是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其次为风雹、泥石流、地面沉降。主要影响工业、城市、农业。 中国对各地发生的灾害救助采取分级管理的方法。东部地区灾情重或较重,但经济发达,自助能力强,国家给予少量的补助。中部地区灾情重或较重,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助。西部地区灾情中等或较轻,但经济不发达,国家给予较多的补助。 关于“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这个问题,教材通过“1960—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图表能很好地揭示其规律,但却没有分析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寻找该规律的原因应该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因此资料的引人意义很大。当然不同的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以选取不同的资料,例如可选取下面的一组数据材料: 经统计,20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至今已发生过20多次,并且波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来源:学科网] 然后让符号分区域显示,使得亚、非、欧、北美、南美、东亚、东南亚、北非等世界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类型一目了然,再辅助分析该区域人口分布、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相应因素,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分布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后总结出世界近百年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如图3-8) 这样通过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课件,引导学生认真、仔细阅读和分析,有利于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