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学案7.doc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学案7.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学案7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导学案 课时2 地质灾害 ●课标要求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指导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概念、分类。 2.指导学生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危害。 ●新课导入建议 可用以下案例导入新课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除地震灾害外,你还知道哪些地质灾害?你能说出这些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危害吗?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①看教材P15~1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概念;知识2、类型;知识3、地震”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13~2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4、滑坡;知识5、泥石流”并完成[思考交流]2。?步骤1: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探究主线]1、2、3。?步骤3:教师通过[例题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步骤4: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探究主线]1、2。 ? 步骤7: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步骤6: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步骤5:教师通过[例题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19图1-2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滑坡与泥石流”的讲解。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2.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  各种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重难点) 知识点一 概念  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知识点二 类型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知识点三 地震 1.概念: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 2.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 3.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还可以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4.烈度 (1)概念: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2)影响因素:震级越高,烈度越大;距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浅,烈度大;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牢固程度。 5.主要分布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思考交流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提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 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发生地震。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故地震多。 滑坡 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2.频发区:山区。 3.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造成破坏和阻塞河道。 泥石流 1.概念: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分布:山区。 3.危害:除具有滑坡的危害外,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思考交流 2.我国西南地区为什么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 【提示】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坡度大;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 探究一 地震 【问题导思】  1.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提示】 可以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毒气光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2.震级和烈度的划分标准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的,烈度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震源深浅、震级大小、距震中的距离、地面建筑物质量等。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报)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左右。烈度是某一地区的地面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受震级的直接影响。震级愈大烈度愈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有许多级烈度。除震级外,烈度还受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等因素影响。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它们的关系如下: 例1 2011年7月23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6.5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东北12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40公里。此次地震没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