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省舒兰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4.docVIP

2018年吉林省舒兰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吉林省舒兰市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单元小结 新人教版选修4 例题1 (2012年浙江文综,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存在满汉矛盾。康熙帝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而崇尚儒家文化即提升汉文化,故②错误,选B项。 【答案】 B 例题2 (2013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Ⅱ,4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可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 ——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采用的方法。 【解析】 解答第(1)问要分述北宋、南宋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其内容或说明相应原因。第(2)问要从材料出处的时间、人物判断说明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之顺应潮流的目的,然后结合近代治史方法和梁启超用新史观治史特点进行综合说明。 【答案】 (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 (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进改革,挽救民族危亡。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 例题3 (2012年福建文综,41C)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雍正五年(1727)台湾知府沈起元条陈台湾事宜称:“漳泉内地无籍之民,无田可耕,无工可佣,无食可觅。一到台地,上之可以致富,下之可以温饱。”……据统计,台湾归统时约有人口20万左右,到嘉庆中期,总人口已达200万之众。 ——陈锋等《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从康熙到嘉庆年间,先后担任府儒学教授的36人、训导23人,台湾县儒学教谕36人、训导25人,凤山县儒学教谕34人、训导11人,全部都是福建人。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材料一中“台湾归统”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指出材料二所述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 (2)据上述材料,评述康熙帝统一台湾对加强闽台经济、文化联系的积极作用。 【解析】 第(1)问注意材料时间“雍正五年(1727)”,结合当时清朝有关统一的内外状况,分析“台湾归统”的历史背景和台湾设一府三县的政治意图。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 (1)背景:镇压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统一已成历史趋势;殖民入侵,威胁清王朝的统治。 意图: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2)作用:经济上,大量移民进入台湾,缓解了福建沿海人口和生活压力,促进了台湾经济开发;文化上,输送福建教育人才,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 例题4 (2011年天津文综,14) 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