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Holocene in the Yellow Sea).pdf

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Holocene in the Yellow Sea).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Changes of phytoplankton productiv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ntrol mechanism in Holocene in the Yellow Sea)

谨以此论文献给无私支持我的最亲爱的父母 及关心帮助过我的师长、亲人、朋友! 赵晓晨 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 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 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 摘 要 黄海是西北太平洋非常重要的陆架边缘海,地处亚洲季风影响的区域,又受 到黄海暖流及黑潮的作用,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为揭示黄海全新 世期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的控制机制,需要有长期的黄海生态环境演变资料,因 此高分辨率的黄海全新世古环境记录非常重要。本论文利用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同 一纬度断面的三个沉积物岩心(YS01 ,ZY1 ,ZY2 )的生物标志物指标,基于海 源生物标志物含量可以反映浮游植物生产力,生物标志物比值可以反映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的前提,重建了南黄海全新世的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以及海水表 层温度(SST),对黄海全新世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及控制机制进行探讨。 早全新世阶段(10.5-7 ka ),南黄海的生态环境主要受海平面变化的控制。 在7 ka 之前的全新世低海平面阶段,生物标志物指标重建的浮游植物生产力以 及颗石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贡献都很低。多个生物标志物指标都记录了 9.6 ka MWP-1C 融水脉冲事件:在MWP-1C 之前,海洋初级生产力较低,陆源有机 质的相对贡献很高;在 MWP-1C 之后,海洋初级生产力升高,陆源有机质的相 对贡献快速降低,但沉积有机质中陆源有机质仍占主导。早全新世低海平面阶段, 研究站位更容易受到陆地径流量的影响。在夏季季风影响下,降雨引起的陆地径 流使黄海处于低盐河口环境,不利于颗石藻生长。相比中晚全新世,早全新世时 期颗石藻对浮游植物群落的贡献相对较低。 中晚全新世阶段(7-0 ka ),海平面趋于稳定,黄海暖流入侵黄海,黄海环流 体系形成。黄海暖流的入侵对南黄海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浮游植物生产力 和群落结构对黄海暖流的强度以及路径的变化有直接响应,受控于黄海暖流的变 化。总体上讲,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在中晚全新世黄海环流体系形成后整体升高, 陆源有机质对沉积有机质的贡献较早全新世降低。岩心ZY1 及ZY2 生物标志物 含量结果显示,两岩心的总浮游植物生产力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似。从6 ka 至0 ka, i 黄海全新世浮游植物生产力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控制机制 两岩心的总生产力都呈上升趋势,并且在3 ka 都有明显的转变,东亚冬季风是 该阶段南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的控制因素。黄海环流体系形成后,自6 ka 以来 增强的东亚冬季季风驱动会使黄海环流体系增强,且可以通过风尘输入为南黄海 带来更多的营养盐,都有利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提高。而位于最西侧更靠近 黄海沿岸流的YS01 岩心记录的生产力从6 ka 以来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此岩心 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平均水平高于另外两个岩心,表明该处浮游植物生产力 除了受东亚冬季季风的控制,可能还受黄海陆架锋锋面上升流的影响。由于对高 盐度环境的需求,颗石藻生产力变化同时受到黄海暖流强度及夏季季风降水引起 的径流量强弱的影响。在黄海暖流影响的区域,黄海暖流影响增强,利于颗石藻 生长,使得颗石藻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贡献增大。南黄海浮游植物生产力 和群落结构在晚全新世(3 ka )有明显改变,这可能与ENSO 活动强度增大、频 次增多的影响相关,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大气及海洋环流的变化有关。 岩心ZY1 及ZY2 的长链烯酮含量及生物标志物比值(A/B )在中晚全新世 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两岩心指标的差值与黑潮强度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反映了黄海暖流主流轴中晚全新世的空间摆动。在黑潮增强阶段(6-4.2 ka 和 1.7-0 ka ),黄海暖流主流轴向东摆动,对岩心ZY1 影响较大,表现为颗石藻生 产力及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相对贡献更高。相反,在黑潮减弱阶段(4.2-1.7 ka ),黄海暖流主流轴向西摆动,对岩心ZY2 影响更大,引起较高的颗石藻生产 力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ebandeya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