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微生物答疑班内容整理.doc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微生物答疑班内容整理.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微生物答疑班内容整理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问答题 绪论 1.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差异及其类型★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线,叫拟核或似核。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如间体和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包括:古菌、细菌、蓝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开。具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区别:有无核膜,有无分化的细胞器,是否有丝分裂 3.微生物特点★ (1)个体极小: (2)分布广,种类范围繁多 (3)繁殖快 (4)易变异 (5)吸收快,转化快 4.生化方法与物化方法区别 生化优点:①成本小②处理规模大③处理效果好④处理方式多样化 缺点:①微生物难养②处理时间长③存在潜在危害 5.为什么微生物处理在环境污染防治中应用广泛?★ ①水体中的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吸收和转化某些污染物质,并将大量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类,CO,HO,从而使水体自净,微生物分解和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微生物处理水体的主因。 ②微生物处理烟气脱硫,无需高温高压,设备要求简单,还可以去除气体中异味,挥发性物质和有害物质。还可以固定CO,实现资源化,用于处理有机废气时费用低,效率高。 ③由微生物制成的微生物絮凝剂,具有生物分解和安全性,且高效无毒,低价。④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具有足够的灵活遗传力去发展重组基因。 第一章 1.病毒特点及化学组成结构 特点: (1)不具有细胞结构 (2)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大部分没有酶或酶系,极不完全 (4)没有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 (5)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还含有脂质和多糖。整个病毒体分为两部分:蛋白质衣鞘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衣鞘壳。蛋白质衣鞘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DNA和RNA,并不同时含有DNA或RNA。 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称为病毒粒子,病毒粒子分两种:有被膜和无被膜。被膜(囊膜):痘病毒、腮腺病毒及其他病毒具有被膜,病毒被膜来源于宿主细胞的核膜或质膜,正常宿主细胞为病毒的脂质和糖类提供原料,被膜蛋白由自身的病毒基因编码而成。除含有蛋白质和核酸外,还含有类脂质,其中50%~60~为磷脂,其余为胆固醇。痘病毒含糖脂和糖蛋白。病毒不具完备的酶系统,但在病毒的壳体中含有核算多聚酶。 2.溶原细胞 (1)遗传性:子代细菌具有溶原性 (2)自发或诱发裂变:自发的或由理化因子导致 (3)免疫性:不受其他同类噬菌体侵染 (4)复愈:原噬菌体消失,变成非溶原细胞 (5)可获得一些新的特性:如菌落形态改变产生毒性等 3.病毒的繁殖过程 (1)吸附(2)侵入(3)脱壳(4)病毒大分子合成,病毒基因组表达和复制(5)C范围内不到1h被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中有抗热变异株,可在75C下存活。一般情况下高温使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受损伤,高温对病毒蛋白质的灭活比对病毒核酸的灭活要快。蛋白质的变性作用阻碍了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上,削弱了病毒的感染力。但环境中的蛋白质和金属阳离子可保护病毒免受热的破坏,黏土、矿物、土壤也可保护病毒免受热的破坏作用。 光:①紫外辐射:灭活的部位为病毒的核酸②可见光:日光对肠道病毒有灭活作用。 干燥度 :在污泥中,当固体含量大于65%时,病毒量降低。在此情况下病毒被 灭活是由于病毒RNA释放出来而随后裂解所致。 化学因素: 体内灭活:体内灭活的化学物质有抗体和干扰素 抗体:是病毒侵入有机体后,有机体产生的一种特异蛋白质,用以抵抗入侵的外来病毒。入侵的病毒是抗原,而产生的特意蛋白是抗体。 干扰素:宿主为抵抗入侵的病毒而产生的一种糖蛋白 ,它进而诱导宿主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将病毒灭活,干扰素起间接作用。 体外灭活:体外灭活的化学物质有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养胆酸钠、氯(或次氯酸、二氧化氯、漂白粉)、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及其他氧化剂。强酸强碱除本身可直接灭活病毒外,还可导致PH变化对病毒产生影响。病毒一般都酸性环境不敏感,对高PH敏感,因为高PH会破坏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当PH达到11以上会严重破坏病毒。氯和臭氧灭活病毒的效果极好,它们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均有作用,病毒对氯的耐受力比肠道致病菌强,甲型肝炎病毒对氯消毒需浓缩3倍,游离氯浓度维持在1mg/L。 5.不同处理级别对病毒的影响 一级:是物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