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邛崃《 竹麻号子》 研究的赋学意义.pdf

邛崃《 竹麻号子》 研究的赋学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1卷第3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41,No.3 2014年5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14 邛崃《竹麻号子》研究的赋学意义 王  小  盾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温州 325035)     摘要:《竹麻号子》是一种造纸劳动号子,保存在四川省邛崃、夹江两县。 为协调劳动,采用一领众和的歌唱方 式。 从其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种:一为夹江《竹麻号子》,保持了同造纸劳动的紧密联系,因而表现出腔调丰富、节奏 规整、和部词生动活泼的特点;二为邛崃《竹麻号子》,因手工造纸工艺的消失而呈衰变状态,较具舞台化、歌唱化特 点;三为由《竹麻号子》艺术团表演、展现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舞台的艺术化的《竹麻号子》。 若用古代的文 体名来作类比,这一现象可反映出从“风”到“赋”的跨越。 周代乐官传述民歌有“风”、“赋”、“诵”三种方式,由 “瞽”、“瞍”、“矇”等具有不同辨音能力的乐官承担。 “风”为按民歌曲调原样进行传达,“赋”为用雅言诵的方式来 转述民歌,“诵”为离开原来曲调的仪式性诵读。 从“风”到“赋”、“诵”的转变有其必然性。 这不仅因为古代人所采 之风要用于仪式和王者听政,故须按仪式规范加以改制,须以雅言传述以达上听;而且因为,真正的民歌是同民众 的劳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脱离所生存的土壤便不免变质。 这一点,是邛崃《竹麻号子》研究对于赋史 研究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竹麻号子》;民歌的生存条件;从“风”到“赋”的转变 中图分类号:I276.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4)03⁃0159⁃07     邛崃古称临邛,是著名的巴蜀古城,也是西汉人 名叫杨祚钦。 司马相如、卓文君爱情故事的发生地。 2013 年 8 早在2006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西部民歌研究 月,中国赋学会和四川师范大学联合在邛崃举办赋 所万光治教授就从学术角度对《竹麻号子》作了考 学讨论会。 与会者不仅重新谈起2100 多年前的浪 察。 这个月中旬,万光治团队到达邛崃,对邛崃民歌 漫故事,而且讨论了赋的性质和起源等问题。 会议 进行全面采录,在天台镇、平乐镇、夹关镇共采录了 - 之所以在邛崃召开,是因为这里提供了地点、人、主 40首民歌(编号 1536 1575)。 其中有5 首同造纸 题的因缘际会。 这是颇让人感到兴趣的。 为此,今 相关联的民歌,也就是由宋乐攀(1946年生)等二人 想把这几个元素结合起来:通过邛崃的名片——— 演唱的《竹麻号子》(编号1539)、由杨祚钦(1942年 《竹麻号子》,来谈谈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研究特 生)等五人演唱的《竹麻号子》(编号 1559),以及由 色,进而讨论中国赋史上的重要问题———赋的性质 杨祚钦演唱的《造纸山歌》(编号 1560、1561)和《坝 和起源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赋和风 区竹麻号子》(编号1566)。 的关系问题。 考察表明:《竹麻号子》是造纸工人在打竹麻时 一  邛崃《竹麻号子》和对它的考察 所唱的一种劳动号子,主要保留在邛崃境内的平乐 《竹麻号子》可以说是邛崃的骄傲。 它于2008 镇。 它唱腔质朴、粗放、高亢,具有浓郁的川西地方 年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的传承人 特色。 收稿日期:2014⁃03⁃04 作者简介:王小盾(1951—),男,江西南昌人,温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