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SSN 海洋地质动态 第 26卷第 5期
CN 371118 / P M arine Geo logy L etters Vo l 26 No 5
文章编号 :(20 10)
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原则与模型建构
1, 2 2 3
刘 强 ,阮雪景 ,吴紹洪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2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 100;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 101)
摘 要 : 以重大自然灾害如 2004 年 “12. 24 ”印度洋海啸、2008年 “5. 12 ”汶川特大地震和
20 10年海地特大地震等为背景 ,针对灾区处于环境脆弱的丘陵高山、基础设施贫乏的经
济欠发达地区的特点 ,论述了巨灾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原则与模型建构 。根据野外实地
考察数据与卫星遥感图片等分析资料 ,通过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全面风险分析与评估 ,建立
( )
层次化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 AHP A nalytical H ierarchy Proce ss 方法建立选址原则层次分
析模型并进行初步定量分析 。成果可以协助决策部门为灾区恢复重建选址和确定巨灾应
急避难场所的选址提供科学技术依据 ,为国家制定重大 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选址的相
关规定提供参考 。对应用 AHP方法其局限性做出客观分析 ,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
方向。
关键词 : 自然灾害 ;灾区重建 ;应急避难所 ;选址原则模型 ; 巨灾风险管理 ; AH P层次分析
中图分类号 : P3 15. 9 文献标识码 : A
在国务院 2006年制定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 这些地区的人口密度较大时就会造成重大人员伤
体应急预案 》的框架后 ,相关行政主管部 门出台 亡和财产损失 ,而这些地区多数缺乏基本的应急
了 《防震减灾法 修订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避难场所和巨灾疏散预案 。2004 年 12 月 26 日,
总体规划 》、《风暴潮 、海啸、海冰灾害应急预案 》、 印度洋海啸造成约 30 万人遇难 , 2008年汶川 “5.
《赤潮灾害应急预案 》和 《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 12 ”特大地震死亡与失踪人数接近 10 万 , 20 10年
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 》等一系列防灾应急管理 海地 “1. 13 ”特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 15 万 。在全
规定 ,初步形成了国家层面的巨灾应急管理体系 。 球气候变化的环境背景影响下 , 自然灾害特别是
巨灾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则与模型研究将是国家 巨灾所造成的损失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应急避难
巨灾全面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理赔体系的科学基 场所与建筑将是人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础之一 ,具有重要的意义 。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对重大自然灾害如特大地
巨灾频繁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山区 , 当 震和海啸等巨灾发生情况下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原
则问题进行风险分析和模型构建 ,突出以人为本
收稿日期 : 和灾前准备的原则 ,采用避开风险源 、风险实时监
基金项 目: 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