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t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ppt

东莞理工学院╲t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莞理工学院╲t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

第九讲 南京国民政府 时期的社会思想文化 一、中间政派的主张与实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凝聚成中间势力的政党、政团、地方实力派之基本面貌: 一、九个政党: ①第三党(1928) ②中国致公党(1925) ③青年党(1923.巴黎) ④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2) ⑤国家社会党(1934) ⑥生产人民党(1933) ⑦中华民族革命同盟(1935) ⑧中国中和党(1887) ⑨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36) 二、七个政团: ①职教社派 ②乡村建设派 ③本社 ④蚁社 ⑤人权派 ⑥废止内战大同盟 ⑦主张与批评派 1.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1)第三党的建立 1928年春,中华革命党 (上海)成立,选举在海外的邓演达为总负责人(邓未回国前由谭代理)。 1930.8.9,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 (上海): ——通过了邓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的决议; ——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 ——决定创办党的中央机关刊物——《革命行动》半月刊及机关报——《革命行动日报》 。 第三党 1928年春,谭平山、章伯钧、等在上海成立中华革命党,以尚在海外的邓演达为总负责人(谭平山代理)。1930年5月,邓演达自海外回上海。不久,谭平山离党。同年8月邓演达主持召开了第一次中央干部会议,把第三党的名称正式定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被选为中央干事会总干事,负责主编《革命行动》月刊。第三党是一个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主要包括一部分反对蒋、汪的国民党左派和一部分从中共党内游离出来的人。该党主张 实行“平民革命”来建立“平民政权”,对内消除封建残余,实行耕者有其田,改良工人生活,建设国家资本主义;对外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统治势力,与苏联恢复邦交,同弱小民族结成反帝同盟。因此,第三党既反对南京国民党政权、反对国民党改组派,还反对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1931年8月,邓演达被国民党逮捕,11月在南京被秘密杀害。1935年第三党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 1.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2)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A.认为中国是受封和帝“两重支配”的“前资本主义社会”,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B.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具有民族、民权、民生三种革命性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者、封建军阀地主及依附于前两者的反动的资本阶级。 C.提出了建立平民政权的任务和方法。 D.规定了平民政权建立后的各项具体政策。(经济方面突出的是: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论) E.表明了对国际、国内各种不同政治势力的立场和态度。 1.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3)第三党的主要活动 具体的革命目标 :以“推翻南京统治”为“本党的历史使命” ; 实际工作的重点: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策反 1930.11,组织“黄埔革命同学会” 1931.7,成立以邓演达为首的军事委员会,制定了以江西为中心,武汉、西北和华北同时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的计划。 8月在上海秘密举办干部训练班,准备起义。 8.17由于叛徒告密,邓等主要干部在上海被捕。 1.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4)评价: ——以邓演达为首的第三党关于中国革命根本问题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邓接受了马列主义暴力革命,阶级斗争学说,但又不照搬俄国革命经验和模式,而是主张独立自主地依照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来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形成了系统的“平民革命”理论。 ——但在实践中却遭到挫折,有两个原因是不容忽视的:一是关于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二是第三党的探索成果还停留在理论(书面)上,尚未完全付诸实际行动,同时在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 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奇特现象 中国共产党: ——反思和探索具有极大的盲动性,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 ——但由于坚决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革命力量不断壮大。 第三党: ——在探索中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并且很多是正确的; ——但由于没有注重或没有来得及搞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它进行的“平民革命”遭到挫折。 2.人权派(新月派) ——是人们对以胡适、罗隆基为代表的一批主张人权的无党派资产阶级学者的称呼,其主要理论阵地是《新月》月刊(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丁西林、叶公超等创办),故又叫新月派。 (1)形成背景 自从早于辛亥《临时约法》的《鄂州临时约法》首次将人权入宪,完成了从封建的“臣民之权利”向民主的“人民之权利”的飞跃,奠定了与民主、法治结合于一体的近代人权观的基础以后,中国所发生的民主与法治的变革都以人权为核心而展开的。 国民政府宣布进入“训政”时期 却实行“以党治国” 。 2.人权派(新月派) (2)人权派的形成 人权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