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doc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的开题报告.doc

2015年 月 日 (由学生填写)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拟选题目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以XX银行为例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及智能设备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改善着人类的金融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银行业,带来了较大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互联网理财给银行存款带来的存款搬家,导致了银行存款成本上升等问题。正因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间存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才吸引着大量的学者投入到这一研究之中,他们希望厘清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国内学者虽然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研究,但是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则较少,而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金融市场化和我国金融系统不断对外开放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将会对整个社会,尤其是银行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本文的研究将使城市商业银行认清自身在互联网金融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挑战及机遇,同时综合认识自身竞争力,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互联网金融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因而国外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要早于国内,早在1997年Richard Werthamer and Susan Raymond就从交易成本和操作便利性的角度对互联网在金融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但是文章的核心观点却是批评互联网应用带来了诸多问题Manuchehr Shahrokhi (2008)将互联网金融成为第三种金融模式描述了互联网金融在交易成本财务信息透明度业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但同时也表明对信息技术的安全性担忧 Thomas Schoberth (2006)和Xin Ding(2007)等从互联网金融对于金融结构的借鉴启示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社交网络和金融产品体验的重要性。Rui Zhu(2012)和Gujun Yan(2013)则对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互联网金融融资提出了一些监管建议。 Kuo Lane Chen(2012)从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视角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银行规模大小与网上银行竞争策略的相互关系;Jyh-Shen Chiou(2012)则是辩证分析研究了网上银行与实体网点之间的关系。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国内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长足发展,大量企业和资金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促使国内学者展开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入研究。 在国内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之前,谢平、尹龙(2001)从宏观的货币视角对互联网在金融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研究,指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和监督等问题。之后谢平于2012年最先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并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的文章中将其定义为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所具备的支付、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三大功能。曾刚(2012)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功能与机构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刘澜飚、沈赛、郭步超(2013)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除了竞争关系之外,还有融合的空间,并着重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及其对于金融系统的影响。此外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还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如于小洋、高雪林、潘静(2013)对第三方支付模式的研究,乔婧祎(2013)和余枚(2013)分别对小微金融模式和众筹模式的研究;第二,对互联网金融所引发的风险的研究,如张芬和吴江(2013)以美欧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经验,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意见与建议;第三,对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冲击的研究。下面将重点阐述有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文献研究。 曾刚(2014)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所参考的指标主要为客户对象、监管环境和业务性质三个。有关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具体业务的影响,王赟祥(2014)、刘俊峰(2014)分别从个人金融和营业网点两个细小的视角进行了研究,而章连标和杨小渊(2013)则分别从支付、小微贷和中间业务三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施丹(2014)以互联网金融产品余额宝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此外还有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套利进行研究(车德宇,2014)。 研究评价 因为互联网金融最早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获得发展,因而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国外学者要早于国内,虽然国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研究非常丰富,但是因为我国国情不同,尤其是金融系统的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