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和诸子
《论语选读》复习 当孔子遇见其他诸子······ ——孔子与诸子比较题目的解题指导 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所说明 09 写出相关成语,概括并评析一条教学原则 10 引用论语中与材料相关的话,分析思想 11 指出不同的为政观,并作评析 所考查 专家所臆测 2012年,指出共同主张,分析主张的差异。 与其他诸家比较是感觉较好的选择。 当孔子遇见其他诸子—— 考题研究【2011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 ;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②用:使。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为政以德 以法治国 参考答案 (2)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 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比较题目的答题思路 (1)概述孔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2)概述诸子的观点及结合材料分析 (3)总结——辩证分析各自的优与劣 墨家关注社会,留下了社会理想,这就是平等、互利、博爱;道家关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这就是真实、自由、宽容;法家关注国家,留下了治国理念,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儒家关注文化,留下了核心价值,这就是仁爱、正义、自强。 ——易中天《我山之石》 诸子思想简介 学派 代表 主 张 道家 老子 庄子 儒家 孔子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积极入世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 荀子 人定胜天、人性本恶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推己及人,爱一切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 诸子思想简介 无为而治、认为人应该达观,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主张返璞归真,顺乎自然,清静无为,垂拱而治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宁波市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参考答案 (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 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以下两题。(5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 【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1分) 孔子: 孟子: (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4分) 2012年温州市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 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察人。 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变化)察人。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皇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 参考答案 (2)孔子“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难度。 孟子“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 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 ①了解《论语》篇章内容,掌握孔子思想的基 本内涵; ②对诸子学说有自己的认识,并能有条理地阐发自己的观点; 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妥协也是珍贵历史遗产.ppt
- 妖精尾巴PPT.ppt
- 妇科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医学.ppt
- 妙境双生,楼阁和庭院.ppt
- 妊娠母猪饲喂战略一何中山一2014.ppt
- 妞妞——一个父亲札记读书分享会.ppt
- 妹岛 与 世.pptx
- 妹岛与世—森林住宅.ppt
- 始终眷恋着祖国zmj一7850一5984.ppt
- 始终眷恋着祖国{最新定稿}.ppt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外监管公告 - 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哈通信: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宏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 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ESG)报告.pdf
- 品创控股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2024.pdf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可持续发展暨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361度国际有限公司二零二四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pdf
- 广西能源:2024年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