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3一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3一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双语中学2013一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安徽泗县双语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 题号 第一卷 第二卷 总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9分) 读经典可改变气质 ①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②选择什么书来读,不是毫无讲究。就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的养成而言,无论哪一行业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就是本民族的那些文化经典。 ③我国是世界上主要“文明体国家”之一,文化典籍多。但是作为一般阅读而不是从事专业研究,需要读、应该读、可能读的经典,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多。哲学,无非是先秦时期的诸子,而且主要是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公孙龙子等,都可以暂时不读,甚至孟子,也不一定全部都读。但汉代的《礼记》里有两篇著作,却不能不读:一是《中庸》,一是《大学》。当然宋明儒的书,还是要读一些的,特别是朱熹、王阳明的著作。朱熹把《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合为“四子书”,并精心注释,成为传统社会流传最广的儒家经典。 ④史学方面,文史从业人员讲究“前四史”,即《史记》、前后《汉书》和《三国志》。一般阅读,光读《史记》就可以。如嫌篇幅大,可选取其中的《传》和《本纪》阅读。文学方面,《诗经》《楚辞》不可不选择一些来读。《楚辞》可选屈原的《离骚》,《诗经》不可忽略《小雅》。另外晋的陶渊明,唐的李白、杜甫的诗,韩愈、柳宗元的古文,宋的苏东坡、黄庭坚、李清照、陆游、辛弃疾,元的关汉卿、王实甫,明的汤显祖及《三国》《水浒》,清的《红楼梦》等,都是不能不读的。汉代王充写的《论衡》,是一部奇特的书,读起来会打开你的思想,而不会被传统所束缚。还有清末民初以来20世纪文史大家的著作,不少都堪称经典,如严复、章太炎、梁启超、蔡元培、王国维、陈寅恪、马一浮等人的书,如果不读,未免太可惜。20世纪学术大师的著作,实际上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至于道家,老庄足矣。佛学可读《弘明集》《广弘明集》《出三藏记集》,获得佛学的可靠知识,《坛经》《金刚经》《心经》则能够引导进入佛理的信仰层面。 ⑤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然而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不知不觉地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⑥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节选自《》) 二、(3分)A.列坐其次 旁边 B.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C.虽趣舍万殊 取向 D.游目骋怀 奔跑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使工以药淬之 B.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于人为可讥 C.①不知老之将至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②虽一毫而莫取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与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没有两晋时期盛行的骈俪藻饰之风。 B.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活着和死亡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及时行乐,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C.本文前半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半部分则是抒情、议论,文笔富于变化,作者感情亦时喜时悲,这既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又使文章极尽抑扬顿挫之美。 D.作者还断言生命情绪是一种永恒的存在,并且发现自古以来人们所兴感,文章所抒发的生死之情是相切合的。作者作此序文,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亦有承袭前人,启示来者之意。 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