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官制演变{五}.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官制演变{五}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公九卿】;太 师; 春秋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在官职设置上有很大的差异:对周朝的官制保存得最好的是东方的鲁国,而西方的秦国则将官、爵合为了一体,南方的楚国则设立了令尹、司马、莫敖等职主管军政事务。各国的官制结构尽管在名称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来看,一般都是分为三个等级:卿一级,大夫一级,士一级。; 秦朝也设有三公九卿(这时的“三公”还不叫三公,到汉武帝时,受经学影响,才被称为三公),三公指的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九卿则是一个附属机构,归丞相所管,对丞相的权利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分工,包括郎中令、卫尉、宗正、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奉常。秦朝废除了各地的诸侯,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官员不能世袭,治理权也收归中央。;管理军事; 汉朝之初,沿用了秦朝的中央制度,另外还在地方设同姓诸侯,与郡县并行。汉武帝时,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变革:少府的下面又附设了尚书台,里面的官员称尚书诸员,头头叫作尚书令,负责给皇帝收发文书。后来,尚书令的权利越来越大,一时间尚书令“总典纪纲,无所不统”,地位跟宰相没什么两样了。; 魏晋的时候,朝廷成立一个处理文书的机关,叫作中书省,因为中书省很受皇帝信任,权利越来越大,风头甚至盖过了尚书省,所以时人称中书省为“凤凰池”。 南朝时,又出现一个门下省,是专门起草诏令、掌管朝廷机要的,后来这个机构很受皇帝重视,它的长官还成了执掌政事的宰相。;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的官制趋于成熟。三省六部制成了中央的官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以内史令为长官,以内史侍郎为副长官,以中书舍人为主要职官,以起草诏敕为主要职责,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 门下省以纳言为长官,以黄门侍郎为副长官,以给事郎为主要官职,以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为主要职责,如发现有不当之处,;有权封还或加以驳正,称“封驳”。此二省都设在宫内,除前面所述主要职责之外,还负责谏诤,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左属门下省,右属中书省),以向皇帝纠误。 尚书省设在宫外,以尚书令为长官,以左右仆射为副长官。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均设有一名尚书,总管本部政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调动由吏部掌管;土地、户籍以及赋税、财政收支由户部掌管;祭祀、礼仪和对外交往由礼部掌管;武官的选拔和兵籍、军械等由兵部掌管;刑律、断狱由刑部掌管;各种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由工部掌管。 确立三省六部制,三分了宰相权利,使得各部门间能够相互牵制,也使得皇权得到了加强。;【古代官职】;【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等。 【太史】记史。 【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总督】 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巡抚】总览一省行政军事长官。;【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主簿】秘书。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节度使】唐代总览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 【经略使】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 【司马】掌管军政军賦的副官。;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和百姓、官员和官员、官员和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诣】到,去。 【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 际,交往。;【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 【劾】弹劾,举报,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常用语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听说,听见;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折】指斥,指责,驳斥。 【让】责备,责怪;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质】作人质;抵押。 【次】临时驻扎(用于军队);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坐】因……犯罪或错误,触犯;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为】担任,做。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为” 【辟】由中央官署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