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和浩特外环线高速公路声屏障的设计计算说明书
目录
1.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
1.1目的与意义 1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
1.2.1 任务 1
1.2.2 要求 1
2.基础资料 2
3.文献综述 3
3.1 声屏障降噪原理 3
3.2 声屏障的声绕射(ΔLd) 4
3.3声屏障的声透射(ΔLt) 5
3.4 声屏障的声反射(ΔLr) 6
3.5地面影响(ΔLS +ΔLG) 6
3.6声屏障的插入损失 6
3.7 线声源的几何衰减 7
3.8 声屏障的类型 7
4.声屏障的设计计算 7
4.1 设计参数 7
4.2几何衰减 8
4.3声程差的计算 9
4.4声屏障的绕射衰减量的计算(ΔLd) 9
4.5隔声屏的选择 11
4.6 透射声修正量计算 11
4.7 透射声修正量计算 11
4.8障碍物声衰减的确定 12
4.9面吸收声衰减的确定 12
4.10传声量 12
4.11声屏障的实际插入损失 12
4.12声屏障参数 13
5参考文献 14
1.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1目的与意义
《环境噪声控制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格简单的工程设计方案,使学生不但能够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够一道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噪声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这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噪声控制工程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制图、实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为今后能够独立进行某些噪声控制工程的开发建设及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2.1 任务
呼和浩特外环线全长约50km,环绕整个市区,道路边线处噪声高达80~85dB(A),按外环车流量预测数据,敏感点居民住宅处设计要求降噪量为12~15dB(A)。设计一声屏障,使之达到要求。
1.2.2 要求
①结合我国相关标准,设计一声屏障,保障绕城路的通行不影响该小区居民的生活;
②隔声吸声材料的选择应符合交通噪声的特性;
③确定声屏障的结构型式;
④完成声屏障设计和计算,声屏障的设计除了达到预期的降噪指标外,还应符合景观、结构、 造价和养护方面的要求;
⑤编写设计说明书;
⑥绘制声屏障结构图。
2.基础资料
(1) 呼和浩特外环线全长约50km,环绕整个市区,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100km/h,拟投入运行。
(2)每个车道宽3米,总宽为27米,预计高峰车流量约为800辆/h。
(3) 某小区居民住宅在外环线东,距外环线最近距离为48m,因此小区居民住宅作为敏感因子,需要加以设计,使得小区居民住宅符合居住区的噪声级。
(4)小区居民住宅共6层,高18米,查相关规定知道,国家没有对交通干道做严格规定,只有一些国道省道被规定为交通干道,居民住宅离道路非常近,而且道路也非常繁忙。
(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对各个分区噪声标准做了如下规定:
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70 55
0类适用于疗养区、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2?类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3类?适用于工业区4?类适用于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城区内河航道两侧、穿越城区铁路两侧区域
此处采用4类标准,其适用于城市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城区内河航道两侧、穿越城区铁路两侧区域。并且居民住宅夜间对噪声的控制要求更高,因而采用4类昼间标准70dB,夜间标准55dB。
3.文献综述
要设计效果好的声屏障,首先应清楚噪声降低的声学原理,这是设计声屏障的理论基础。
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遇到声屏障时,就会产生反射、透射和统肘三种传播现象。声屏障的作用就是阻挡直达声的传播,隔离透射声,并使绕射声有足够的衰减。当声波撞击到声屏障的壁顶上时,会在声屏障边缘产生绕肘现象,而在屏障背后形成“声影区”。如图2所示。我们所期待的声屏障的减噪效果就在“声
影区”的范围内。与光影区相比较,由于声波波长比光波波长大得多,因此,这种“声影区”的边界并不明显。经过屏障边缘之外,声源发出来的声波可以直接到达的范围,叫做“亮区”。从亮区到声影区之间还有一小段“过渡区”。位于“声影区”内的噪声级低于未设置声屏障时的噪声级,这就是声屏障降噪的基本
原理。
如图3.1所示,当无声屏障时,声波的传播从“声源”经立达通路直按到达受声者。若在声源和受声者之间设置声屏障后,则使声能的再分配变成了几条通路。即通过声屏障上方的绕射近路,通过声屏障的透射通路以及声波遇到声屏障后远离受声者的反射通路。下面就声屏障的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