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究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doc
探究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探究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导读: 目
录
摘 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iChe standard.
Key easuring unit degrees metre
1 引言我国计量单位从父系氏族时期就已经开始发展,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国的 计量单位在缓慢发展着,其中也反映了一些文化的兴起衰败。
接下来的这段文字,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计量单位度量衡的发展以及标准米尺的由来。
2 我国计量单位的发展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
传说黄帝“设五量”,“少昊同 度量,调律吕”。
度量衡单位最初都与人体相关:“布手知尺,布指知寸”、“一 手之盛谓之掬,两手谓之溢”。
这时的单位尚有因人而异的弊病。
《史记·夏本 纪》中记载禹“身为度,称以出”,则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1-
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商代遗址出土有骨尺、牙尺,长度约合 16 厘米,与 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端距离相当。
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 它和青铜器一样,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和技术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立,各 国度量衡大小不一。
秦始皇统 3 4
探究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导读: 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 文字”, 颁发统一度量衡诏书, 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商代牙尺为中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商代牙尺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 也沿用秦制。
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 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 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商鞅为统 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 344 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 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
方升遗存至今。
战国时齐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 鬴、豆、升三个容量单位。
《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 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2.1 长度单位的规定秦汉时尺长约合今 23 厘米。
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 24.5 厘 米)更铸张衡浑天仪。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 30 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
唐代僧一行测量子 午线, 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 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
1975 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 24.525 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
在 1300 多年间, 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 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有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
完整 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 两、八两、一斤。
一铢重 0.69 克,一两重 15.5 克,一斤 251.3 克,十枚相加约 500 克,为楚制二斤。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 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
形式既不同于天 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
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
战国不仅广泛使用
-2-
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
《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
秦汉以后杆 秤流行。
2.2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内在联系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
因此,如何确定一 个恒定不变的长度单位,成为历代探讨和争论的课题。
《汉书·律历志》:度“起 于黄钟之长,以子谷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
即 以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 9 寸,选用中等大小的黍子,横排 90 粒为黄钟律 管之长,100 粒恰合一尺。
律管容积为容量单位一龠,10 龠为合,10 合为升,一 龠之黍重 12 铢,24 铢为两,使度量衡三者建立在物理量的自然基准之上。
这在当 时是很先进的。
《汉书·食货志 3 4
探究关于我国度量衡的论文 导读:库平两约合37.3克。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廷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和推行章程。商请国际权度局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次年制成运回中国。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 》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
《后汉书·礼仪 志》中有:“水一升,冬重十三两。
”清康熙年间规定以金、银等金属作为长度 和重量的标准,后发 属纯度不高影响标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