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T多系统共体天线.ppt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DT多系统共体天线

G+D+T多系统共体天线 目录 目前,公司已经在国内建设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GSM网络和TD网络, TD网络的建设步伐亦逐步加快。但是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GSM与TD网络在并行建站中也逐渐呈现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创新背景 创新背景 问题一: 在一些区域,业主或是周边群众对于过多天线带来的电磁辐射异常敏感,不允许在现有站点新增抱杆,增加天线安装数量。 创新背景 问题二: 由于目前国内各运营商的网络制式较多,在多系统共站的情况下,楼顶天面资源有限,没有空间安装新天线,加之TD天线的体积较大,又使其建站困难进一步加剧 创新背景 问题三: 部分站点在安装空间资源狭小的空间中立杆安装天线,用于不同制式系统天线难以保证各系统间的隔离度要求 创新背景 问题四: 同时,增加抱杆、增加天线数量也影响了城市环境建设的和谐美观 再有,天线数量多了,安装维护费用高 G+D+T多系统共体天线介绍 一、GSM+DCS+TD共天馈的运用方式,可有效减少天线数量,解决因天面资源紧张及物业协调难而无法建站问题 二、采用三组辐射单元,并采用上下放置的方式,实现GSM+DCS与TD系统的共天馈 二、采用了集束电缆,降低了接头连接及防水施工的难度 G+D+T多系统共体天线介绍 工作频段(MHz) 880~960 1710~1880 平均增益(dBi) ≥13 ≥16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约15 约7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65±6° 前后比(dB) ≥25 轴向交叉极化比(dB) ≥15 ±60°交叉极化鉴别率(dB) ≥10 电压驻波比 ≤1.5 同频隔离度(dB) ≥28 异频隔离度(dB) ≥40 功率容限(W) 250 200 电下倾角范围(°) 0~14° 0~9° 电下倾角精度(º) ±1 ±1 极化方式 ±45°极化 三阶交调(dBm) ≤-107 阻抗(Ω) 50 1)GSM系统电气性能指标 G+D+T多系统共体天线介绍 1)TD系统电气性能指标   参数(单位) 指标 通用 参数 工作频段(MHz) 1880-1920/2010-2025 预设电下倾角(°) 6 电下倾角精度(°) ±1 校准 与电 路参 数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耦合度(dB) -26±2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幅度最大偏差(dB) ≤0.7 校准端口至各辐射端口的相位最大偏差(°) ≤5 校准端口及辐射端口电压驻波比 ≤1.5 同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dB) ≥28 异极化辐射端口之间的隔离度(dB) ≥30 辐射 参数 单元波束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1880MHz -1920MHz 90%以上频点满足100± 10,全部频点满足100± 15 2010MHz -2025MHz 90%以上频点满足90± 10,全部频点满足90± 15 单元波束增益(dBi) ≥11.5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15 交叉极化比(±60°)(dB) ≥10 前后比(dB) ≥23 广播波束 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65±5 广播波束增益(dBi) ≥11.5 波束±60°边缘功率下降(dB) 10~15 垂直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14 交叉极化比(轴向)(dB) ≥20 交叉极化比(±60°)(dB) ≥10 前后比(dB) ≥30 上旁瓣抑制(dB) ≤-16 业务 波 束 0°指向波束增益(dBi) ≥17.5 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 27 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12 ±60°指向波束增益(dBi) ≥15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半功率波束宽度(°) ≤ 32 ±60°指向波束水平面副瓣电平(dB) ≤-5 0°交叉极化比(轴向)(dB) ≥22 0°前后比(dB) ≥33 使用G+D+T多系统共体天线优势 一、采用GSM+DCS+TD共天线的方式,无需新增天线数量,降低民众的关注度,有效的解决无法增加抱杆问题。同时增建新的天线或抱杆周期太长,也会影响到建站的效率 二、采用GSM+DCS+TD共天线的方式,有效解决楼面资源不足问题,减少协调难度和选点难度 三、采用GSM+DCS+TD共天线的方式,依靠多频共用天线自身良好的异系统隔离度性能,便可有效解决由于系统间天线空间隔离不够所带来的干扰问题 四、采用GSM+DCS+TD共天线的方式,减少了天线数量,降低了安装成本和后期多天线的维护成本 投入使用情况 在铜仁市碧江区碧江营销中心站点,原系统已有GSM900、DCS1800、TD三个系统,各3个扇区。原系统采用传统单天馈方式进行建设,每个扇区3副天线,共9副天线,现周边业主对这么多天线比较敏感,所有物业要求减少天线,以不引起周边业主的反对,所有在碧江区碧江营销中心站点进行使用。 其现场使用情况如下(G+D+T)天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