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合唱队音乐训练记录
授课
内容 1、介绍合唱艺术的意义2、介绍合唱队的要求,本学期、本学年的目标。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姿势训练:
上身保持直立,胸部保持吸气时的状态,提眉,面部略带微笑,队员的姿势要统一。合唱中统一姿势,首先给人的印象就是精神抖擞、整齐美观,它是合唱中诸方面统一的第一步。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也是共鸣、音准,咬字吐字等的基础。
活
动
小
结
请同学单独演唱,根据其演唱的情况选拔队员,并确定其声部。
音乐训练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一周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二周
授课
内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合唱团?
分声部粗排《青春舞曲》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1、什么是合唱团?
2、声部的划分
女高音——Soprano 男高音——Tenore
女低音——Alto 男低音——Basso
粗排《青春舞曲》
1、分声部教唱乐谱。
2、学唱歌词。
活
动
小
结
学生对合唱团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声部有初步的了解。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三周
授课
内容 1、介绍合唱团的特征2、呼吸训练3、发声练习4、细排《青春舞曲》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发声练习:
1、2/4 5 4︱3 2︱1——‖
“u”短音
“u”长音
“O”短音
“O”长音
排练歌曲《青春舞曲》
分声部唱旋律。2、用“u”模唱,寻找“头声”的感觉。3、两个声部合起来。4、填词。5、合唱。6、感情处理,注意看指挥的手势,起声和收声要整齐。
活
动
小
结
青春舞曲的旋律学生基本能掌握,但发声练习还不够好。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四周
授课
内容 1、合唱统一的要求2、欣赏北京金帆少年合唱团的演唱。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一、合唱的统一要求
(一)、 姿势统一(二)、呼吸统一
二、音准练习:
三、欣赏北京金帆少年合唱团的演唱,感受其音色的统一与协调性。
活
动
小
结
通过观看北京进犯少年合唱团的演唱,学生大开眼界,心灵有了触动,对合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五周
授课
内容 1、介绍合唱团的音量
2、介绍好的音色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1、介绍适合合唱作品的音量。
很多作品都要通过小而弱的音量来表现内容,造成力度的对比音量大的歌手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歌声,以免破坏整个声响效果。弱声时要求更集中、更有力、更有紧张度。因此,队员应该掌握半声、轻声、抑制声的唱法;学会随时调整力度,做到强而不噪,弱而不虚,使演唱符合整个色调的变化要求。
2、音色
通过对共鸣的泛音的调节,使音色有灵敏而多样的变化能力,或浓或淡,或明或暗,能高亢激越,能深沉委婉,有极大的适应性,能根据音乐内容而作出变化,这些变化又统 一在色调处理之中。
活
动
小
结
学生对音量、音色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对比,学生模唱,使学生亲身体验音量的大小对合唱的影响。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六周
授课
内容 1、如何发好声2、学唱三部合唱《茉莉花》的乐谱。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1、发声
歌唱的声音有音质、音高和音量的要求,还有色调处理的起伏变化,要调动所有与发 声有关的器官参加工作,而且正确灵活地配合动作,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
4、学唱《茉莉花》
(1)2)、第一、三声部合唱歌谱。
(3)(4)、钢琴分别弹奏第一、二、三声部,三个声部试着合唱歌谱。
活
动
小
结
《茉莉花》是河北民歌,旋律不是很难学,但第二声部学生总是唱不准,还需要加强第二声部的练习。
课外活动记录表
音乐组 教师 谭卫华 _2015年下期第七周
授课
内容 介绍“轻、柔、美、高”原则
合唱中不提倡“波动” 人数
20
活
动
记
录 1、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
(1)2)、合唱中需要把握的“轻、柔、美、高”原则
近年来在合唱艺术中,表现的倾向是“轻、柔、美、高”,即音量轻,音响柔和,音色美,共鸣位置高。采用积极的轻声作为基本力度,在表现需要时才偶用强声。用抒情性女高音的音色感觉作为统一的基础 ,其他声部与之靠拢,在取得共性的前提下发挥各声部的表现特长。
活
动
小
结
表现的倾向是“轻、柔、美、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