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馆资源建设的机制与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馆资源建设的机制与方法 孙 坦 2007 · 08 · 北京 前言 我们这里谈的信息资源建设并不是传统图书 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简单延伸,也不是传统图书馆 文献资源建设的完善修补,而是面向e-Science 环境,面向泛在图书馆环境,面向个人信息/ 知 识环境,而进行的全新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也许,回顾与分析我馆资源建设模式的演变 历程是更好地理解今天和未来资源建设机制与方 法的最佳方式。 2007-9-7 2 讨论提纲 创新前我馆资源建设模式 创新二期我馆资源建设模式 创新三期我馆资源建设模式 2007-9-7 3 1.创新前我馆资源建设模式(1) 典型的“采、分、编、检、流”模式下的以构建 我馆馆藏体系为中心的传统资源建设机制 以印刷版为主要载体,以订购、交换、呈缴、捐赠 为主要采集模式 以文献类型和语种为业务布局与流程划分依据:期 刊部、采编部、数据库部 以文献分编为核心的架位(馆藏)管理模式 执著追求同类书被上到相同架位而不得 始终徘徊于“集中著录”与“分散著录” 为了“确保”馆藏有序每人每天分编极限为3-6种 庞大的资源建设队伍在为建设和管理好馆藏而忙碌 代表未来的UniCat联合目录/CSCD 中国科学引文索引 2007-9-7 4 1.创新前我馆资源建设模式(2) 有文献情报系统,无文献资源体系 全院5个文献情报中心和123个研究所图书馆组成 了院文献情报系统,由院出版委管理,院文献情报 中心负责对全院文献情报系统进行宏观业务指导 5个文献情报中心和各研究所的文献资源建设基本 是独立建设,相互间并无协同,仅院中心每年召集 京区研究所参加的非刚性的西文期刊订购协调会 有联合目录,并无全院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有信息网络,无电子资源 1993年启动中关村地区书目信息共享网络项目 (APTLIN ) 1995年院中心成为全国首家全面接入因特网的图 书馆,同期全院各所普遍接入 2007-9-7 5 1.创新前我馆资源建设模式(3) 有信息网络,无电子资源 截至2001年,我院电子资源仅为: CSA :院中心开通 Ei:开通院中心和相关的10个研究所 TOC 目次库数据:院中心开通 PQDDB博硕士论文文摘:院中心开通 Elsevier:开通五中心和北郊生物物理所 结果:形成以5 中心和各研究所图书馆各自 相互独立的馆藏印刷版文献为资源主体和到馆 借阅为服务主体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2007-9-7 6 1.创新前我馆资源建设模式(4) 随着文献采购经费连年不增加和文献价格连年 刚性上涨,我院相互独立、缺乏协同的文献资 源保障体系瞬间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走入与走出困境 走入困境的“必然性” :经费投入、体制机制、资源 供给市场、网络环境等 走出困境的“硬抓手” :以用户为中心 资源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