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散文来自底层内部的身体书写.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由评论·当代文坛·2009.3 ‘I · ● 打工散文 来自底层内部的身体书写 柳冬妩 摘要:最近几年,一批优秀的“打工散文”蔚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景观。“打工散文”书写 了被遮蔽的身体.告知了底层的生存真相,有一种直抵生命核心的力量。“打工作家”以亲历者的身份, 仔细描绘眼睛、耳朵、手所能体会到的一切细微感受,并通过对身体细节的语言转换,创造出一个具体、 及物、在场的新的散文境界,以彻底反抗长期以来压抑身体、虚化灵魂的散文传统,使散文走向真正的 自由。 关键词:打工;散文;身体 最近几年,一批优秀的“打工散文”作品频频亮相于 了自我拥有一个确定无疑的实体。如果说,“自我”概念的 《人民文学》等所谓的“主流刊物”上,蔚然成为一个引人注 形成包括了一系列语言秩序内部的复杂定位,那么,躯体将 目的文学景观(1)。其中王十月的散文荣获了冰心散文奖, 成为“自我”涵义中最为明确的部分。优秀的散文写作者, 郑小琼荣获了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新浪潮散文奖,塞壬 从身体出发,专注于发现日常生活细节的微妙与神奇,准确 获得了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散文奖。这些作家有深厚的 呈现个体心灵的细密纹理,恢复一切细微、卑贱、被遮蔽的 打工经验和对底层生活的尖锐表达,他们不是以一种居高 事物在作品中存在的权利,并赋之以光,显现生命和生活的 临下的姿态去触摸和观照、想象和描摹,而是以个人的在 本质。在“打工散文”中,我喜欢“打工作家”对身体的那种 场、个人与周遭现实(物象)的精密融合,促成感官、身体和 敏感、执着、甚至于痴迷。“打工作家”召唤身体意识复苏, 精神的“我在”,书写“我”经历的生活,“我”当下的生活, 是为了使草芥般的个体生命得到肯定、尊重和承载,使个体 “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打工散文”文本 精神凸显出区别于集体精神的支撑和独立自由。生命虽如 自觉摒弃了情感与文字的剥离现象,既有生活在场,也有心 瓷器般脆弱,却拥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肉体 灵在场,呈现出独特的个体精神和强烈的底层情怀,在经验 必须要历尽无数的疾病、疼痛和伤痕,最终给我们心灵或精 和技艺的双重维度上扩展了散文写作的视阈。在本文中, 神以慰藉的,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真实的身体,鲜活的生 我从身体的视角对这些散文做一些粗浅分析。 命。总之,身体的在场,使个体精神获得扎实的根基和土 身体是主体性的标志,它使人类从外在的对象客观世 壤,而无处不在的生活在场,使个体精神避免孤芳自赏式的 界分离出来——躯体是个人的物质构成。躯体的存在保证 自我沉醉,使向上延展的个性理念获得向下的重量和质量, 注释: 层”与“乡土”写作的当下困境.‘上海文学)2008年第2期。 ①张恒学:《文学人物形象:世纪之初的文学关怀——来自“世纪 ⑧转引白谢俊于破烂处重写现实——评贾平凹长篇新作(高 之交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研讨会”的理论思考,文艺理论与批评) 兴)).‘文艺理论与批评)200r7年第6期。 2加1年第4期。 ⑨赵月斌:‘为什么会连环追尾?),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4期。 ②李建军:‘当代小说最缺什么,‘小说评论)2伽14年第3期。 ④余华:《虚伪的作品),‘上海文论1989年第5期。 ③汪政等:‘谁来拯救文学人物.上海文学2005年第7期。 ⑧莫言等:‘。小说与当代生活”五人谈,‘上海文学20()6年第 (多此概念出自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8期。 2004年第3版.第59页。 @转引自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37页。

文档评论(0)

lizhencai09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00124015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