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BY范橙橙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及其意义,掌握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层次结构。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 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 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与体验。 通过积极的美术创作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与情感, 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重点: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的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总规定,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根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 2、原始社会的教育目的→奴隶社会教育目的→封建社会教育目的→文艺复兴教育目的 3、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1)我国早期的美术教育方式:师傅带徒弟 (2)鸦片战争后:康有为等教育家提倡学校情感教育和美育。 (3)新中国成立以后:美术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 (1)满足对于工作的自然需求 (2)培养操作习惯,增进工作技能,锻炼感觉能力 (3)训练关于群体的活动力 (4)发展智力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5、1952年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兴趣和爱美观念 (2)培养幼儿学习描制简单的轮廓,反映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以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运用双手的能力,使其懂得劳动是最崇高的道德,以养成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习惯。 6、1981年幼儿美术教育目标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7、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和特殊目的分别是P51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般目的 1、培养学前儿童完满和谐的人格 儿童智慧发展顺序P53 2、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素质 审美素质的定义P54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目标 1、利用线条、形体、色彩等视觉造型要素培养学前儿童对美术的感受与体验。2、通过积极的美术创造活动启发学前儿童用视觉造型要素表达自我的观念和情感,培养学前儿童表现和创造美的能。 第三章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 课程内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 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 的体验。 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领域及各领域的内容和要求。 3岁—4岁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 4岁—5岁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 5岁—6岁阶段美术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重点: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层次体系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分为三类 1、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 培养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2、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 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3、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 (一)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 (一)3岁—4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