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角录(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通识课堂)》—齐如山.pdf

《清代名角录(记录梨园名角的第一本著作)(通识课堂)》—齐如山.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序 凡例 老生 武生 小生 青衣 花旦 老旦 武旦 净 丑 票友 谈四角 2 通识课堂 3 序 我自幼就爱看戏,此层在余回忆录中,已略谈之。彼时在家乡,常 常听到由北京回家的人说到北京的事情,谈戏的时候更多,都是说北京 戏怎么好,某角唱得怎么好,某角做得怎样好,听了这些话,就非常向 往。后来到了北平,认识了许多戏界人员,就常常问他们,所问的大约 总是梨园的掌故,各角的技术,问了来也有时把他记录出来,未经记录 的也不少,大约曾经记录者有一百多人。到了清末民初,认识的人越多 谈的话也越多,感觉到国剧的组织及表演法,很有特别的方式,悠久的 来源,于是改变了主意,专门研究国剧表演的规矩,把梨园的掌故、剧 本的优劣、角色的艺术等等,都认为于国剧的根本问题,都不是重要之 点,遂把这些工作,完全搁置起来。以后虽也与老辈不断谈到这些事 情,但多半未曾记录,如此搁置了三十多年,未再理会,只有在民国十 几年的时候,与各报写过关于这些事情的文字若干条,后来把它整理起 来,由国剧学会,于民国二十四年五月出了版,暂名曰 《京剧之变 迁》。 两月前偶与友人谈及此事,他说这种事情,于国剧关系也很大,如 某戏为某人所改,某腔为某人所创,某种身段为某人所安插等等,其功 都不可埋没,这也都可算是先哲,写出它来,使后辈知道而景仰,于国 剧之发展光大,也很有益处,不是只谈故事消遣已也。我想他这话很有 道理,于是立意要写出它来,不过因二三十年以来,已把此事放冷,且 从前的记录,亦未能带出来,若全凭记忆来写,实不容易,幸而二十四 年出版的 《京剧之变迁》一书,此地还能借到,其中有许多条可以利 4 用,又有友人周志辅君出版的 《京戏近百年琐记》一书,亦有许多地 方,可作参考,再加以记忆所及,才能勉强写成,共得二百一十人,遗 漏的当然很多,就只以写出来的若干位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介绍,然 已有七万多字,若每人写一详细的传记,那恐怕非几十万字不可,固然 不容易写,写出来也不见得有人看了。 5 凡例 一、此书只录唱皮黄的名角,凡专唱昆弋腔者不录,兼唱皮黄者始 录之,实因昆弋已经衰微,知道的人已不多,感兴趣者尤少,且上溯太 远写不胜写

文档评论(0)

WX:r20090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