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养与数学教学 (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素养与数学教学 (简)

A B C D A B C A B C D E n个点,分成n-1条线段,两条射线。 (1) 17 - 8 = 9 17 – 8 = 1 + 16 – 8 = 1 + 8 = 9 (2) 49 – 24 = 25 49 – 24 = 1 + 48 – 24 = 1 + 24 = 25 49 – 24 =(50 - 1)-(25 - 1)= 25 (3) 71 – 36 = 35 71 – 36 = 72 – 36 – 1 = 36 – 1 = 35 71 – 36 =(70 + 1)-(35 + 1)= 35 小学生在几何学习中经历三个阶段: 1、识别:通过重复观察单个图形,让孩子识别。 2、描述:观察操作(触觉、摆弄),确定性质。 3、联系:建立图形和性质之间的联系。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几何中的三个抽象概念 1、点: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零维) 2、线:(一维) 3、面:(二维) 小学生发展几何观念要从实物(三维)开始 小学数学教师们,使命神圣,重任在肩!! 12 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 ,三尺讲台四季晴雨 ,加上五脏六肺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 教 育 人 生 谢 谢 ! 再 见 ! * * * * * 这次改革要求从思想观念变革开始 教育思想 教育认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 教育观念:态度倾向和情感色彩的 认识(解决行为问题) 教育理念:理想化和信仰化的观念 (解决价值追求的问题) 这次改革倡导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 (文本课 程—经验课程),课程 不仅是预设的,而且 更是生成的;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 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次改革要求教师角色、教学行为根本转变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课程的开发者 学校制度的建设者 学生学习的传授者 教育教学的执行者 课程的实施者 学校制度的贯彻者 传 统 课 改 新结构 提升了课程的灵活性和弹性,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新设置 内容设置螺旋式上升,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严谨逻辑结构的编排体系,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 新课程“新在”哪里? 新方式 关注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强调现代信息技术。 新理念—学生发展为本 注重“以人为本 ”的新理念,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纳入三维 目标之中 ,教材的地位、作用、功能在新课程理念作用下悄悄的变化。 新内容 新增具有时代脉搏的内容(如随机现象和模型思想等)。 “新”启示(给课堂教学) (1)应“新”在问题情境与数学本质的有机融合; (2)应“新”在知识发现过程与学生思维过程的 有机融合; (3)应“新”在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习方式的有 机融合; 教学是交往——教师应具有学生意识 教学是引导——教师应具有方法意识 教学是启迪——教师应具有问题意识 教学是合作——教师应具有合作意识 教学是创造——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 教学是关注——教师应具有人文意识 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新课改情况扫描 1.数学新课程改革现状扫描 “让人 欢喜, 让人忧” 11 1、追逐形式化:创设情境、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多媒体辅助 2、评价表层化:热衷于教学的“术”;忽略教育的“道” 3、哗众取宠的观摩课受热捧: 功利的作秀——大大方方唱样板戏 浪漫的激情——莽莽撞撞就爱上它 无辜的茫然——逡逡巡巡被牵着走 无奈的走样——恍恍惚惚找不到家。 4、可怜教师的境遇:被悬吊在半空中——上不通下不达 5、我们走的已经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起点和为什么而出发! 让孩子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 不轻易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明确目标; 让孩子置身于解决问题的困境中; 避免过早地告诉学生答案;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尝试犯错误; 自己发现一些事情远比被告知来得高兴; 让孩子享受发现乐趣:“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原来是这个样子!” 2.新课改期望的数学教学效果 让孩子“玩一玩”数学; 鼓励孩子的“非常规思维”; 以数学之用调动孩子的心灵; 用数学之美穿越孩子的心灵; 为孩子提供展现发散思维的空间; 挖掘历史故事的新意; 挑战孩子的思辨智慧。 数学地思考不会自然地得到发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