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字词总结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 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 ①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①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 ①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二)连词。 与而字用法相同 (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 ①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范围) 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例:①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 (四)动词 1.以为,认为。 ①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任用。?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五)名词。 译为:缘由,原因。 ?①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7.表示因果关系, 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8、表示目的关系, 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例: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1、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2、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4、涵澹澎湃而为此也。5、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7、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8、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2.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2.哪里,怎么。 例: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 (三)语气词。 1。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例: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2.“在……方面”“从……中” 例句: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3.由于 例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4.向,对,对于。 例句: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5.被。 例句: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6.与,跟,同。 例句: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7.比。 例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例句: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句: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例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例句:于是乎书。 (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 (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 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