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火中走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战火中走来   公元1842年9月29日,英国工程师威廉姆?萨缪尔?亨森提交了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专利申请,他想要用蒸汽动力将飞行器送上天空。不过蒸汽机过于笨重,并没能让有动力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飞上蓝天。但是,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首次制作了完全可控、带有航空发动机、机身比空气重、持续滞空不落地的飞机,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负责研制这架飞机的发动机的工程师叫做泰勒。他的设计可谓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以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一发而不可收拾。亨森爵士的蒸汽航空发动机,其功率高达20千瓦,但是相对于1 360千克的总重来说,功率/重量比仅为0.015。而泰勒的4缸水冷汽油机的功率虽然不及亨森爵士的蒸汽机的一半,但其功率/重量比达到了0.109,是前者的7.3倍。   在那之后,活塞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等发展迅速,推动着人类航空事业的不断进步。但是,在所有的航空发动机中,不带转子,结构极其简单的设计理念始终像一个魔咒一样,诱惑着无数工程师为其付出青春。   披挂上阵冲向战场   1949年4月,由法国传奇工程师雷内?勒杜克设计的010型飞机试飞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架冲压喷气飞机。但是在多年的探索之后,冲压发动机的一个致命缺陷暴露出来:无法在静止条件下产生足够的推力。早期冲压喷气飞机需要由载机驮在背上,随载机加速到接近400 千米/小时的速度后才能启动冲压发动机并脱离载机。这样的设计使其?o法独立起飞,而驮载起飞的方式限制了冲压飞机的起飞重量,也增加了起飞风险(曾发生过冲压飞机与载机相撞的事故)。1958年,有关冲压喷气飞机的研究出现了停滞。后来涡轮喷气式发动机发展迅速,冲压发动机便很少出现在飞机上了。   冲压发动机需要相当高的速度才能良好工作,速度达到3马赫左右时工作最为有效,最高可以在6马赫速度下工作。冲压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应用可谓昙花一现。但是它重量轻、结构简单的特点非常明显,这足以引起导弹设计师的兴趣。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冲压发动机的新优势。以火箭发动机驱动的导弹需要自带氧化剂和燃烧剂。而冲压发动机可以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不需携带氧化剂,这会大大减轻导弹的重量和成本。   实际上,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种更为简洁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德国有个叫保罗?施密特的工程师在1928年开始对他梦想中的发动机进行忘我的研究。保罗?施密特把这种发动机叫做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有时也称作间歇工作式发动机)。他决心将1913年法国工程师洛林提出的冲压发动机的概念变成现实。不过,这类发动机逐渐偏离了洛林早期的概念,开始转向用频繁启闭的阀门来控制燃气的流向和发动机工作的流程,而非先驱者们提出的单向流动的理想循环方式。   1930年,保罗?施密特的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研制成功。法国工程师洛林已经在数月前抱憾去世,而施密特的这种发动机则在14年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种巡航导弹V-1的动力来源。   V-1导弹的飞行速度为640 千米/小时,这样的速度得益于施密特的脉冲喷气发动机。施密特很早就注意到,脉动式的燃烧在工程热力学上来看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方式。   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按照一定的频率产生高温且高速的燃气,经过尾喷管后,就能够向后产生流速和推力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气流。在脉冲喷气式发动机的核心部位――脉动燃烧室,一场剧烈的物理化学过程在紧张上演。燃料在一瞬间被点燃,然后以类似爆炸的方式快速完成氧化还原过程并释放出大量能量。在如此高的燃烧强度下,其热力学过程简洁有效,使燃料发挥出了较高的效能,而这种燃烧效果是其他以连续燃烧的方式进行共工作的发动机所难以匹敌的。   多人奋斗成就今天   回首过去,1913年,法国工程师雷内?劳伦首次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于活塞和转子的新型发动机的概念。他认为,当发动机不停地向前冲击的时候,流经进气道的空气会不断地增加压力,这样不用压气机就可以让发动机里的燃料持续燃烧并向后产生推力。这种发动机只有进气道、燃烧室和喷管三部分组成,中间没有活塞也无需转子(甚至可以没有任何活动部件),构造非常简单、重量较轻,能够拥有很大的推重比。劳伦对他提出的新概念很满意,可惜囿于当时的材料和工艺水平,直到抱憾去世,他始终没能制成原型机。   1915年,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工程师阿尔伯特?福诺提出了类似的概念。他将这种发动机与炮弹结合,发明了冲压喷气炮弹。这种炮弹能够借助自身动力,因此即使出膛动能不大也能有超远的射程。不过,当时的奥匈帝国并不看好这种设计,没有给福诺一张订单。对于冲压发动机的技术发展来说,这竟是一件好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福诺看到了飞机的重要作用,加上他已经对炮弹失去了兴趣,于是开始转行研究冲压喷气飞机,并在1928年向德国提交了一种高空超声速飞机的专利申请。这个超前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