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镇建设用地低效现象的经济学观察.docVIP

中国村镇建设用地低效现象的经济学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村镇建设用地低效现象的经济学观察   摘要:中国村镇区域差异巨大,村镇建设用地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以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城中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针对村镇建设用地的主要表现形式,对造成村镇建设用地形成机制的主要经济原因进行深入解剖,以期为推动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策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农村;村镇建设用地;低效;成因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91-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1.048   The Economic Observation on Inefficiencies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A case of City Villages in Tianhe District and Baiyun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ZHENG Wo-lin,ZHENG Rong-bao,LI Shuang,TANG Xiao-l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wid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villages and towns of China, and the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takes different forms. With the survey of city villages in Tianhe district and Baiyu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analysis was conducted from the main performances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and the primary economic causes for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were deep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redevelopment strategy of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Key words: rural areas; village 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 inefficiency; cause   土地?Y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具有关键性地位[1]。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在社会经济和国家战略决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然而,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土地的开发、利用及管理面临艰难的挑战[3,4],诸如农地的高速非农化导致大量耕地被侵占[5-7]、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增多使得农村空心化[8,9]及农业经营主体老弱化[10]、优质农田抛荒引发粮食安全[11]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村镇建设用地利用的政策和制度[12,13],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下的“理性经济人”思维在发挥着导向作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一方面为农民带来便利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14],农民更愿意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以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保障,客观上造成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老弱化困局和土地的闲置现象;另一方面,土地非农化使用带来巨额的级差收益,农民更愿意通过土地非农化的方式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其结果是提高了原低效土地的利用效率。这些现象都能通过经济学得到合理的解释。   但是,上述能够被解释的现象多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和一般农业区之内。对于城中村的村镇建设用地却是另一番看似和常理相互矛盾的悖论。城中村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比城乡结合部和一般农业区的村镇建设用地更具备获得高额土地收益的优势,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土地的级差地租来自城市化进程的第二、第三产业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和国家对土地非农化使用的限制。由此可推,为了获取高额的土地非农化收益,理性的经济人一般会对村镇建设用地进行集约化使用。但结果恰恰相反,中国城中村村镇建设用地普遍存在低效利用的状况[15]。如果考虑到城乡结合部及一般农业区的村镇建设用地低效利用是由于原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现多外出务工,从而造成城乡结合部及一般农业区的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