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件.ppt

第二章 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课件

他们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也就越多。 理论的实际意义: 可以用来解释儿童在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室内智力活动以后,会迫不及待地在操场上奔跑、追逐;为何孩子们的精力总是看上去要比成人的旺盛,因为成人的一部分精力用于谋生活动;为何高等动物比低等动物更有精力,因为其满足生存所需求的精力更少也更有效。 理论的局限性: 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孩子总是游戏到精疲力竭的程,随即又开始游戏 。 理论的实际意义: 休闲活动有助于长时间工作后的精力恢复。在幼儿教 育中,这个理论则可使幼儿的生活处于一种动静交替、有 张有弛的有序结构中。 理论的局限性: 这种观点把体力方面的艰苦劳动所产生的疲劳,看成 是少于脑力紧张的劳动,那么,它就无法解释体力劳动者 为什么要游戏;如果游戏确实具有一种使人可以从工作压 力中得到恢复的功能,那么如何解释儿童的游戏?这种观 点把游戏看成是非脑力性的活动,这就排除了许多智力参 与的游戏活动。 三、生活预备说(练习说) 生活预备说(练习说): 19世纪末的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 斯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他从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 不是无目的的活动,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 的准备,是为成熟作预备性练习。例如:女孩玩娃娃 即是为将来做妻子、做母亲养育子女作准备。 理论的实际意义: 第一个强调了游戏的实践意义,强调了游戏中的 学习,把游戏与儿童的发展联系起来。 理论的局限性: 颠倒了游戏和劳动的关系,颠倒了游戏和童年。 四、复演说 复演说:19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人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 理论的实际意义: 它以一种近于玄虚的观点解释了儿童的游戏,似乎也 说明了某些看似平常的问题。我们可以想象,儿童的动作 表象思维与原始人接近,其游戏行为具有原始稚拙的形态 也就能够理解了。 理论的局限性: 理论缺少证据支持,在演化的问题上也没有限定范围 ,它未解释那些需要高度技术的诸如骑自行车、开汽车之 类的游戏活动。 五、游戏欲望说 在20世纪初,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登代克反 对格罗斯的生活预备说的观点,他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 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是一般欲 望的表现。引起儿童游戏有以下三种欲望: (1)排除环境障碍获得自由、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 (2)适应环境、与环境一致的欲望; (3)重复练习的欲望。 理论的实际意义: 从欲望的角度解释和分析游戏产生的原因,强调游 戏是儿童发展个体主动性的欲望,揭示了游戏自主性的 特点。 理论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游戏是儿童欲望的结果,忽视了儿童身体、 心理发展的顺序性对游戏的影响作用。 六、生长说 美国阿普利登提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 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肌体练习技能的一种 手段。美国奇尔摩尔还认为儿童通过游戏可以生长,游戏是练习生长的内驱力。 理论的实际意义: 强调了游戏是儿童生长的结果,是儿童练习技能的方式和手段,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和分析游戏产生的原因。 理论的局限性: 生长说理论过分强调游戏与儿童生长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儿童成长中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的作用,把游戏看成是练习生长的内驱力,显得牵强。 对经典游戏理论的简评: 经典游戏理论基本上肯定了游戏是儿童的一种重要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仍有局限性,如较多地受到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本能、欲望,从生物性的角度来解释和分析游戏,这些理论具有一定的思辨性,但缺乏科学研究的基础。 一、精神分析论 20世纪40—60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缓慢发展阶 段,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在这一阶段 的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 精神分析论(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Play):精 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奥地利的弗洛伊德和新精神分析学 派、美国人艾里克森(E.?H.?Erikson)从精神分析的 角度来解释游戏。 (一)游戏的发泄、补偿说 (二)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 (三)游戏的时期是短暂的 (四)游戏还具有控制情景的特性 二、游戏同化论 游戏同化论:来自让·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 杰认为,游戏是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 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 儿童在游戏时并不是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努力使自己 的经验适合于先前存在的结构,即同化, (一)游戏的实质 游

文档评论(0)

zhuwenmeijia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13614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