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药剂学3
药物分布 药物分布 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入血后,由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 研究分布的意义在于:理想制剂及给药方法,应使药物选择性的送入欲发挥作用的靶器官内,在必要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血液浓度,然后迅速排出体外,保证高度安全性,有效性。 分布与疗效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药物在组织中的蓄积和副作用等安全性问题有关。 主要内容 1、药物向组织内分布 2、药物在淋巴管系统的转运 3、药物向脑内分布 4、药物向胎儿转运 药物向组织内分布 在血液中不与红细胞、血浆蛋白等的血液成分相结合的药物,即非结合的药物通过毛细管壁向组织细胞外液分布,然后透过组织细胞膜向细胞内分布。 ? 表观分布容积 是将全血或血浆中的药物浓度与体内药量联系起来的比例常数,是药动学的一个重要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不是指体内含药物的真实容积,也没有生理学意义,但表观分布容积与药物的蛋白质结合及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密切相关,可以用来评价体内药物分布的程度。 人真实体液的组成 人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和血浆三部分组成的。 体重60kg的成人约有总体液36L,其中血浆约2.5L,细胞间液约8L,细胞内液约25L。 表观分布容积与真实分布容积相当 有些物质由于基本上不 与血浆蛋白或组织相结合,故表观分布容积与真实分布容积相当。 伊文思蓝或吲哚花青绿等高分子物质静注给药后基本上仅分布在血浆中,故可用它们来估算血浆容积。 溴或氯等离子能很快分布到细 胞外液但很难通过细胞膜,故可用它们来估算细胞外液。 重水或安替比林等物质能很快分布到整个体液,可估算总体液容积。 表观分布容积与真实分布容积不相当 组织中药物浓度比血液中药物浓度低,则V将比实际分布容积小。水溶性药物或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例如水杨酸、青霉素、磺胺等有机酸类药物,主要存在于血液中,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故V较小。 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则V将比实际分布容积大。脂溶性的药物易被细胞或组织摄取,血药浓度较低,可是V值常超过体液总量,如地高辛的表观分布容积为600L。 影响组织分布的因素 供给组织的血流量 组织细胞膜的透过性 组织细胞外液和组织细胞内液ph差异 药物与组织细胞内成分的结合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药物的累积 供给组织的血流量 吸收的药物向组织分布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组织血流量决定药物向组织转运速度。 人体各组织的血流量 从表看出肾,副肾、甲状腺,肝,脑,心血流量大,分布快 皮肤,肌肉,脂肪等血流量小,分布慢。 组织细胞膜的透过性 药物从循环系统向组织转移,必须先从毛细血管中渗出,毛细血管壁具有微孔的类脂质屏障,管壁很薄,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游离型及分子量在200-800的小分子药物很容易透过。 随药物分子量的增加,膜孔透过性变小,当分子半径增大至3nm时,其透过变得极慢。 一些水溶性物质对毛细血管的透过性 组织细胞外液和组织细胞内液ph差异 组织外液的pH与血浆pH(7.4)相同。 组织内液pH因组织不同,各不相同。 由于细胞内,外液存在pH差异,非结合型药物浓度在血液内和组织细胞内是不同的。故在各组织中浓度不同。 脑、心、骨骼肌、红细胞、肝脏、胃壁细胞pH. 药物与组织细胞内成分的结合 药物分子与某组织内成分有特殊亲和性,使该组织中药物浓度很高。 在体内与药物结合的物质,除血浆蛋白外,其它组织细胞内存在的蛋白、脂肪、DNA、酶以及粘多糖类高分子物质亦能与药物发生非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的原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原理相同。 结合是可逆的,药物在组织与血液中保持动态平衡。但结合物不易渗出,故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血液分红细胞与血浆两部分,血液中存在药物,对药物分布,排泄起作用的部分仍为血浆中药物。 药物进入血液后,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成结合型。一部分是非结合型的游离状态—游离态。 游离态药物可以自由的向血管外扩散,渗入到组织中。所以药物转运到组织决定于血浆中游离型药物的浓度。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一种可逆结合过程,血浆中药物的游离型和结合型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关系,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也是药物的一种储存形式。 磺胺嘧啶的蛋白结合率较低,脑脊液中的浓度较高,所以在治疗流行性脑 膜炎时常首选磺胺嘧啶 药物于血浆蛋白的结合有饱和性竞争性。当同时使用两种药物,其中一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置换出另种药物,使药物分布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毒副作用。 影响蛋白结合的因素 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药物与蛋白的亲合力及药物相互作用。 动物种属差别 性别差别(水杨酸血浆蛋白结合率女性高于男性) 生理和病理状态(年龄、病变。如肝、肾功能不全时,血浆内蛋白含量低,某些药游离的增加,出现毒副作用。) 药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