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级格局.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级格局

为了调整对外战略,尼克松在亚洲采取了两大步骤:其一是从越南撤军,其二是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实现了亲自访华的既定目标。 洲际导弹数量 1968年 美:1054枚 苏:858枚 1978年 美:1054枚 苏:1400枚 苏联入侵阿富汗 70年代 美国攻打越南 美国经济危机 苏联胜 二、美苏争霸 第三阶段(八十年代) 里根 戈尔巴乔夫 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阶段 时间 特点 主要 事件 美国领导人 苏联领导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结束 美国占据优势。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中,尼克松实行战略收缩,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采取积极进攻战略, 苏联全球缓和战略,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欧和日本竞争,同意有限缓和 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 柏林墙的修建 1979年12月 出兵占领了阿富汗。 1989年苏联从 阿富汗撤军。 肯尼迪 赫鲁晓夫 尼克松 勃列日涅夫 里根 戈尔巴乔夫 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 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1991 苏联解体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双方呈现不同态势,究其原因,关键是双方经济、军事等实力(综合国力)的对比变化。可见,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对比是否发生重大的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决定的。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外交基本国策! *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对英美苏的力量对比作过一个形象的描绘: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 也没有永恒的敌人, 只有永恒的利益。 ——丘吉尔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 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 美国白宫 时间 总兵力 军费开支 军事基地及其他 黄金储备 工业产值 外贸出口 1939年 33.5万 12亿美元 二战后 初期 1230万 90多亿美元 数百个军事基地,最强大的海、空军,垄断原子弹 占资本主义世界3/4 占资本主义世界2/3 占资本主义世界1/3 概括美国当时在世界上的地位。 二战期间美国实力增长情况简表 二战后美国军事、 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 美国杜鲁门总统一段话: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此材料表明美国什么野心? 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在二战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有近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美国为什么不采取武力进攻的方式解除苏联这个障碍? ①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 ②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 ③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④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 和平成为时代的主题,美国不敢妄然发动战争。 战后实力居第一, 称霸野心正当时, 苏联一只拦路虎, 和平已成大主题。 一、冷战政策 1、冷战政策的背景 一、冷战政策 2、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一、冷战政策 3、冷战政策的表现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1946年3月 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演说 “冷战”的信号 材料一: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